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规则怪谈:她不是雨姐 > 第1306章 头悬梁

第1306章 头悬梁(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听见你这边动静,放心不下。”顾青萝把手里的汤碗放在桌上,碗沿冒着热气,是用生姜和红糖熬的,“快喝吧,凉了就不管用了。”

张居正点点头,伸手去端碗,手指刚碰到碗沿,便猛地缩了一下——顾十七看得清楚,他的指尖冻得发紫,连握笔的姿势都有些僵硬。顾青萝也看见了,眼圈瞬间红了,却没说什么,只是伸手握住他的手,放在自己的棉袄里捂着。张居正想抽回手,怕冻着她,却被她攥得更紧:“我不冷,你这手再冻下去,明天怎么抄书?”

顾十七站在窗外,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说不出的难受。他正想转身离开,却看见张居正忽然从桌角摸出个东西——那是一枚磨得光滑的铜锥,尖端闪着冷光。顾青萝的脸色瞬间变了:“叔大,你要干什么?”

张居正没说话,只是把左腿往凳子上一抬,撩起棉袍的下摆,露出细瘦的小腿。顾青萝想拦,却被他用眼神制止了。下一秒,铜锥便朝着他的大腿扎了下去——顾十七甚至能听见布料被刺破的轻响,紧接着,便看见一抹暗红从棉袍里渗出来,慢慢晕开,像雪地里开出的血花。

“啊!”顾青萝终于忍不住低呼出声,眼泪“啪嗒”掉在汤碗里,溅起细小的水花。她想去夺铜锥,却被张居正按住手:“青萝,别闹。”他的声音有些发颤,却依旧坚定,“这夜太冷,我一犯困,就漏看了书里的策论。你不是说,这些书里藏着救百姓的法子吗?我不能困。”

顾青萝的眼泪流得更凶了,却没再拦着,只是伸手轻轻抚摸着他渗血的棉袍,声音哽咽:“我知道,我知道……可你也不能这么作践自己啊……”她说着,转身从里屋拿了块干净的布条,蹲下身,想帮他包扎,却被张居正拦住:“不用,等会儿血止住就好,别耽误看书。”

顾青萝没听,依旧固执地撩起他的棉袍——那道伤口不算深,却很长,血还在慢慢渗着,顺着小腿流到脚踝,染红了他的布鞋。她用布条轻轻裹着伤口,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他,眼泪一滴接一滴落在他的腿上,又迅速被寒风冻成了冰粒。

顾十七站在窗外,手指攥得发白,心里又酸又涩。他见过史书里对张居正“性沉深机警,多智数”的评价,也读过他后来推行“一条鞭法”时的雷厉风行,却从没想过,这位改革家的少年时光,竟是用这样血淋淋的方式熬过来的。那铜锥扎的不是大腿,是他对现实的不甘;那悬梁的麻绳拴的不是头发,是他对百姓的承诺。

从那以后,顾十七便常常在夜里绕到张家窗下。有时能看见张居正把麻绳系在房梁上,头微微后倾,借着疼痛驱散睡意;有时能看见他握着铜锥,眼神坚定地往大腿上扎,血珠滴在书页上,晕开小小的红点;更多的时候,是顾青萝坐在他身边,要么帮他暖手,要么帮他整理散乱的书页,要么就只是安静地坐着,像一盏不说话的灯,陪着他熬过一个又一个寒夜。

有一次,顾十七撞见顾青萝在院子里晒书。那些书页上还留着暗红的血迹,被风吹得轻轻翻动,像一面面残破的旗帜。顾青萝用软毛刷轻轻拂去书页上的灰尘,动作温柔得不像话,嘴里还低声念着:“这页是讲治河的,将来能用来救江南的百姓;这页是讲赋税的,将来能让大家少交些苛捐……”

顾十七走过去,递了件暖手炉给她:“顾姑娘,这么冷的天,怎么不在屋里待着?”

顾青萝抬头笑了笑,脸色依旧苍白,却比往日多了些光彩:“这些书是叔大的命,得好好晒晒太阳,不然受潮了,他看不清楚。”她顿了顿,目光落在书页上的血迹上,声音轻了些,“我知道我拦不住他,他心里装着太多人了,装着王婶家的孩子,装着城西的流民,装着边疆的士兵……我能做的,就是帮他守好这些书,守好这个家,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顾十七看着她,忽然想起自己在族谱里看到的那句话——“青萝与叔大见之,心愈痛,济世之志愈坚”。原来这份“坚”,从来不是张居正一个人的,是顾青萝用自己的病弱,一点一点撑起来的。她就像他的影子,他走得越远,她便跟得越紧,哪怕自己早已疲惫不堪。

腊月里的一个深夜,顾十七又去了张家。刚走到巷口,便看见小院的灯还亮着,只是比往日暗了些。他走到窗下,听见屋里传来顾青萝的咳嗽声,比往日更重,像是要把肺都咳出来。紧接着,便听见张居正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青萝,你怎么样?要不要请大夫?”

“不用,”顾青萝的声音带着喘息,“我没事,就是有点冷……你别停,快看书吧,明天还要去书社抄书呢。”

顾十七隔着窗缝往里看,只见顾青萝靠在椅子上,脸色白得像纸,嘴唇毫无血色。张居正站在她身边,手里还握着那枚铜锥,却没再往腿上扎,只是紧紧皱着眉,眼神里满是挣扎——一边是顾青萝的病弱,一边是百姓的期盼,他像被夹在中间的弦,稍一用力,便会断裂。

“叔大,你坐下。”顾青萝忽然开口,伸手拉了拉他的衣角,“我给你缝了个暖手袋,你拿着,别冻着了手,影响看书。”她说着,从怀里掏出个布袋子,里面装着晒干的艾草,还带着淡淡的暖意。

张居正接过暖手袋,手指微微颤抖,却没说话,只是走到书桌前,重新坐下。他没有立刻拿起铜锥,也没有系上麻绳,只是静静地看着书页,看了很久。顾十七以为他要放弃,却见他忽然抬手,把暖手袋放在膝盖上,然后拿起铜锥,朝着另一条没受伤的大腿扎了下去——这一次,他的动作更快,也更狠,血瞬间渗了出来,染红了暖手袋的边角。

顾青萝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却没再哭出声,只是默默起身,走到他身边,帮他把棉袍的下摆往下拉了拉,遮住伤口。然后,她拿起桌上的油灯,往灯里添了些油,火苗重新亮了起来,照亮了张居正眼底的坚定,也照亮了她脸上的泪痕。

顾十七站在窗外,雪又开始下了,落在他的肩膀上,冰凉刺骨。他忽然明白,张居正苦读的不是经卷,是能救这乱世的药方;顾青萝守护的不是爱人,是能照亮未来的火种。他们就像这寒夜里的两棵相互依偎的树,根紧紧缠在一起,哪怕风雪再大,也不肯倒下。

那夜之后,顾十七再也没有在窗外停留过。他知道,有些坚持,不需要旁观者的同情,只需要尊重。他只是每天都会去药铺,根据顾青萝的病情调整药材,然后托王婶转交给她;他只是会在张居正去书社抄书时,悄悄跟在后面,帮他挡开巷子里乱窜的野狗,帮他捡起被风吹散的书页。

离春闱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张居正终于把该读的书都读完了。那天夜里,他没有悬梁,也没有刺股,只是坐在书桌前,把那些写满“乱事”的草纸整理好,一页一页地读给顾青萝听。顾青萝靠在他身边,听着他说要废除苛捐杂税,要安置流民,要加强边疆防御,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像雪地里开出的花。

顾十七站在巷口,看着小院里的灯,心里忽然松了口气。他知道,张居正这一路走得有多难,顾青萝陪得有多苦。但他更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的坚持,终于要开花结果了——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那些在黑暗里等待希望的百姓,是为了这个风雨飘摇的王朝。

他转身离开巷口,雪已经停了,天边露出了一丝微光。他知道,等春闱结束,他就该启程返乡了。

但他会把在这里看到的一切,都写进族谱里,写进顾青萝的那一页。

写她如何用病弱之躯守护爱人的抱负,写她如何用眼泪和温暖,支撑起一份济世的决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