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 京华回望一

京华回望一(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天启帝笑着让他起身,指着龙椅旁的椅子:“萧爱卿,快坐下说话。你在南洋辛苦了,朕听说你不仅打败了荷兰人和葡萄牙人,还开拓了澳洲和印度的商路,让南洋成了大明的富庶之地,真是朕的得力干将!”

萧如薰谢过皇上,坐在椅子上,将南洋的发展情况详细禀报给天启帝——从水师的建设、通商的拓展,到学堂的开设、百姓的生活,一一细说。当提到澳洲的金矿和棉花时,天启帝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澳洲居然有这么多宝贝!看来朕当初让你去南洋,是个正确的决定。”

接着,萧如薰又将设立科举考场、加大对南洋投入的建议禀报给天启帝。天启帝听后,沉吟片刻,说道:“设立科举考场的建议很好,朕准了!至于加大对南洋的投入,朕会让户部和工部商议,尽快调拨工匠和百姓去南洋。另外,朕还打算下旨,将南洋的税收再留三成,用于南洋的建设和防务,让南洋能发展得更快更好。”

萧如薰连忙跪下谢恩:“谢皇上圣恩!臣定不负皇上信任,将南洋建设成大明最坚固、最富庶的行省!”

天启帝笑着扶起他:“萧爱卿,不用多礼。朕还有个想法,想让你在京城待一段时间,给朝中的大臣们讲讲南洋的故事,让他们也了解了解南洋的情况,以后也好支持南洋的发展。另外,朕还想让你陪着朕,去天坛祭祀,祈求大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萧如薰连忙答应:“臣遵旨!”

接下来的几天,萧如薰在京城忙碌起来。他先是在朝堂上,向大臣们详细介绍了南洋的发展情况,还展示了南洋的特产和舆图,让大臣们对南洋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不少大臣都纷纷表示,以后会支持南洋的发展,有的甚至还主动提出,要派自家的子弟去南洋经商或求学。

然后,萧如薰又陪着天启帝去天坛祭祀。祭祀当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萧如薰跟在天启帝身后,走进天坛的祈年殿,看着天启帝虔诚地祭拜天地,心中满是感慨——他在南洋打拼多年,为的就是守护大明的江山社稷,现在能陪着皇上祭祀,是他的荣幸,也是他的责任。

祭祀结束后,天启帝拉着萧如薰的手,站在天坛的高台上,望着远处的京城:“萧爱卿,你看这京城,多么繁华。但朕知道,大明的未来,不仅在这京城,更在南洋,在那些还未开拓的海域。朕希望你能继续努力,为大明开拓更多的土地,让大明的旗帜,飘扬在世界的每一片海域。”

萧如薰郑重地点头:“臣定不负皇上期望!臣会继续守护南洋,开拓新的商路,为大明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在京城待了半个月后,萧如薰终于抽出时间,回了趟延安府的老家。老家的房子还是当年的样子,只是多了些岁月的痕迹。他的父母早已过世,只有一个老管家还在守着房子。看到萧如薰回来,老管家激动得老泪纵横,拉着他的手,不停地诉说着这些年家里的情况。

萧如薰在老家待了三天,祭拜了父母的坟墓,又看望了村里的乡亲们。乡亲们看到他回来,都纷纷围上来,问他在南洋的情况。萧如薰耐心地回答着,还拿出南洋的特产分给大家,让乡亲们也尝尝南洋的味道。

离开老家那天,乡亲们都来送行。萧如薰望着熟悉的村庄和乡亲们,心中满是不舍。他知道,这次离开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但他会永远记得,这里是他的根,是他的家乡。

回到京城后,萧如薰又忙碌起来。他与户部、工部的大臣们商议了调拨工匠和百姓去南洋的事宜,还与兵部的大臣们讨论了支援北方边军的计划。孙承宗和徐光启也经常来找他,一起商议大明的未来发展。

这天,萧如薰正在驿馆整理南洋的奏折,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他走出驿馆,只见一队锦衣卫匆匆赶来,为首的锦衣卫千户走到他面前,躬身行礼:“萧大人,皇上请您立刻去皇宫,有紧急事情商议。”

萧如薰心中一紧,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连忙跟着锦衣卫往皇宫赶。他边走边想,难道是北方的后金又发动进攻了?还是南洋出了什么变故?他不敢多想,只能加快脚步,希望能尽快赶到皇宫,了解事情的真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