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京华回望二(2 / 2)
三天后,袁崇焕的边军也赶到了锦州。看到锦州之围已解,袁崇焕连忙向萧如薰道谢:“萧大人,这次真是多亏了您!南洋水师的支援,帮了咱们大忙了!”
萧如薰笑着说:“袁大人客气了。咱们都是为了大明,为了守护百姓,不用这么见外。现在后金军队撤退了,咱们得趁这个机会,加强辽东的防御,让他们再也不敢轻易来犯。”
袁崇焕点头:“萧大人说得对。我打算在锦州和宁远之间,再修建几座堡垒,形成一道防线,这样就算后金军队再来,咱们也能及时应对。”
萧如薰表示赞同,还承诺会从南洋调派更多的火器和工匠,支援辽东的防御建设。
又在锦州待了两天,确认后金军队不会再轻易来犯后,萧如薰才带着南洋水师,踏上返回京城的路程。战船驶离锦州湾时,祖大寿和城内的百姓都来送行,他们站在码头边,挥手向萧如薰告别,嘴里喊着“萧大人保重”“大明万胜”。
萧如薰站在甲板上,对着众人拱手致意,心中满是感动。他知道,这次解锦州之围,不仅守住了辽东的门户,更让大明的军民看到了南洋水师的实力,看到了大明团结一心的力量。
回到京城后,萧如薰立刻去皇宫向天启帝禀报解锦州之围的经过。天启帝听后,非常高兴,当场下令:“萧爱卿解锦州之围,立下大功,赏黄金五百两、丝绸两千匹,晋封为‘平辽侯’,世袭罔替!”
萧如薰连忙跪下谢恩:“臣谢皇上圣恩!臣能立下此功,全靠皇上的信任和支持,靠南洋水师和辽东军民的齐心协力,臣不敢居功!”
天启帝笑着扶起他:“萧爱卿不用谦虚。你的功绩,大明的百姓都看在眼里,朕都记在心里。以后,你还要继续为大明效力,守护好南洋的海疆,支援北方的边军,为大明的繁荣昌盛贡献更多的力量。”
萧如薰郑重地点头:“臣定不负皇上期望!”
接下来的几天,京城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庆祝锦州之围解除,表彰萧如薰和所有参与战斗的将士。宴会上,文武大臣纷纷向萧如薰敬酒,称赞他的功绩,萧如薰也一一回敬,与大臣们商议大明未来的发展计划。
庆功宴结束后,萧如薰又在京城待了半个月,与孙承宗、徐光启、袁崇焕等人一起,制定了辽东的长期防御计划和南洋的发展规划。他还向天启帝建议,派更多的工匠和百姓去南洋,加快南洋的建设,同时从南洋调派更多的火器和粮食,支援北方的边军,确保大明的边疆安稳。
天启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立刻下令户部和工部执行。
离开京城的前一天,萧如薰去天坛祭拜。他站在祈年殿前,望着远处的皇宫和京城,心中满是感慨。这次京城之行,他不仅解了锦州之围,还为南洋争取到了更多的支持,更让他看到了大明军民团结一心的力量。他相信,只要大明的君臣百姓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大明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次日清晨,萧如薰带着亲卫,登上“定海号”,踏上返回南洋的路程。天启帝、孙承宗、徐光启等人都来码头送行,天启帝握着萧如薰的手,深情地说:“萧爱卿,朕等着你的好消息,希望你能早日将南洋建设成大明的富庶之地,希望你能继续为大明守护好海疆,开拓更多的土地!”
萧如薰郑重地点头:“请皇上放心,臣定不负皇上信任,定不辜负大明百姓的期望!”
战船缓缓驶离通州码头,萧如薰站在甲板上,望着越来越远的京城,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知道,南洋还在等着他,那里有他的弟兄,有他的百姓,有他为之奋斗的事业。他会带着京城的支持和信任,回到南洋,继续努力,让南洋成为大明最坚固、最富庶的海疆,让大明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洋的天空下,让大明的威名,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海风拂过脸颊,带着海水的咸腥味。萧如薰望向远处的海平面,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的使命还没有完成,大明的未来还需要他去守护,他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大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直到所有大明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