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四合院里的镇宅之宝 > 第23章 香饵胡同

第23章 香饵胡同(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闫解成笑着应,上下打量着俩弟弟,拍了拍闫解旷的肩膀,

“你小子,瘦了,也结实了,看着就像个能扛事儿的样子了。

在农场没少锻炼吧?肯定比在家能折腾了!”

闫解娣抱着孩子凑过来,声音也软了点:“二哥,三哥!回来了就好。”

说着低头逗了逗怀里的孩子,“建峰,快叫舅舅,这是你二舅,这是你三舅,快喊啊!”

一岁多的孩子还小,瞪着一双萌萌的大眼睛,瞅了瞅俩陌生的 “舅舅”,

小嘴撇了撇,又赶紧把头埋进闫解娣怀里,跟受了委屈似的。

闫解放跟闫解旷哥俩都愣了愣,他俩虽然早就听家里捎信说,

当年那个吊着鼻涕的小丫头嫁了人,可真没想着今儿会见着孩子,

俩人对视一眼,心里都犯了嘀咕:这可咋整?连个见面礼都没准备,多寒碜!

这要是让街坊瞧见了,还不得笑话咱!

这时闫解成连忙招呼起来,他一把扛起闫解放的蓝布包袱,又拎起土豆口袋,

笑着说:“快进院!快进院!你俩原来那屋的炕早烧上了,暖和着呢!

妈一早天没亮就起来炖肉,还说‘俩小子爱吃肥肉,得多炖会儿,炖得烂烂的’,

就等你们回来吃!”

可他没说,他爸就买了半斤肉,还是看在俩儿子下乡十年的份上,才咬牙下的血本。

直到此时,闫埠贵才搭上话,嘴里一个劲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先回屋!先回屋!”

说着当先往院里走,后头几人也连忙跟着往回走。

闫埠贵边走还边叮嘱:“返城安置得抓紧,听说今年返城的知青多,

晚了工作名额就没了!得赶紧去街道登记,可不能耽误了!这事儿耽误不起!”

杨瑞华瞪了他一眼,伸手拍了下他的胳膊:“刚回来就提工作!

先让孩子喝口热水歇会儿!累了一路,你就不能让他们缓口气?

解旷,你那箱子里装的啥?没摔着吧?别把里面的东西磕坏了!”

闫解旷笑了笑,伸手摸了摸箱子:“妈,没事,

里面就是点衣裳和书,我都裹了好几层布呢,磕不着。

对了,我给您带了京郊的红枣,甜着呢!

本来想给您带点核桃,可路上怕压碎了,就只带了红枣,您尝尝?”

说着就要开箱子拿。

“别忙!别忙!” 杨瑞华赶紧拦住他的手,“进屋再说!冻了一路,可别着凉了!

先喝口热水,吃口肉,暖和暖和,回头再看你的东西!不差这一会儿!”

闫解成在旁边搭腔:“就是,解旷,听妈的,先歇着!

有啥事儿回头再说,麻利儿进屋,炕都快凉了!”

几人说说笑笑往院里走,脚步声、说话声在胡同里回荡。

胡同里的风还在刮,可这一家人的心里,此时都暖烘烘的,跟揣了个小火炉似的。

闫解旷走着走着,偷偷抹了把眼睛,心里头甭提多激动了 —— 十年了,

总算回到家了,还是家里好啊!

闫家人的欢声笑语还没飘出胡同西口,刘清儒已骑着辆新换的自行车,

慢悠悠晃到了香饵胡同。

这车是两年前新买的,墨黑色的车架擦得锃亮,阳光一照能映出人影儿,

虽说骑了快两年,却还透着股子新劲儿,跟刚从供销社推出来似的。

他一只手稳稳扶着车把,车把上还挂着个鼓囊囊的粗布包,

带子缠了两圈固定住,生怕里头的东西晃出来。

脚底下蹬得轻快,车链子 “哗啦哗啦” 响,跟唱小曲儿似的 ——

包里是从空间里拿的东西,专为俩孙子准备的,都是市面上难寻的稀罕物。

刚开春的北京还带着股子寒气,风刮在脸上仍有些扎人,跟小刀子似的。

日头虽已过了晌午,暖劲儿却没攒足,他缩了缩脖子,嘴里还念叨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