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522章 呼兰大侠:被谣言包裹的东北悬案

第522章 呼兰大侠:被谣言包裹的东北悬案(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那天夜里,马福林和妻子、儿子都死在了床上,凶手用的还是匕首,每一刀都刺在要害上。

更让人不安的是,马福林藏在衣柜里的一把五四式手枪不见了——那是单位配给他的,原本是用来应对突发情况的,现在却成了凶手的“新武器”。

马福林家的血还没干,朱海就在局长家门外被枪杀了。这一次,凶手用的正是马福林丢失的那把五四式手枪。

消息传到县公安局,局长把桌子拍得震天响,抽调了全县所有的警力,加上从哈尔滨调来的刑警,组成了专案组,挨家挨户地排查。

专案组的人拿着凶手的脚印拓片(从马福林家提取的,能看出凶手身高在一米八以上,脚码是43码),还有匕首的照片(单刃,长约二十厘米),走街串巷地问。

他们去了工厂,问有没有突然离职的工人;去了澡堂子,问那些“混社会”的有没有见过可疑的人;甚至去了周边的农村,排查那些有前科的人。

可呼兰县就这么大,县城加上农村才三十多万人,排查了三个多月,愣是没找到一点有用的线索。

老百姓的说法却越来越邪乎。有人说,凶手是个“大侠”,专杀那些欺负人的恶j;

有人说,他一次杀了52个人,全是公检法的人和他们的家属,墙上还写着“呼兰大侠”四个大字;还有人编了民谣,让孩子们在街头唱:“呼兰大侠,走遍天涯;为民除害,专杀jc!”

这些谣言越传越广,甚至传到了哈尔滨。可只有专案组的人知道,真实的案件根本不是这样——凶手前后杀了6名jc,其中4名是呼兰的,1名是巴彦的,还有1名是后来哈尔滨南岗区的。

他从来没在墙上写过“呼兰大侠”,也没一次杀过那么多人。

1988年9月28日早上八点,哈尔滨市南岗分局治安科民警王余馥走出家门。

他住在南岗区的一个老小区里,那天要去单位值班,妻子还在门口叮嘱他“路上小心”。

可他刚走到小区院门口,就被一个躲在树后的人开了两枪。子弹打在他的头部,他当场就没了呼吸。

邻居们听到枪声跑出来时,只看到王余馥倒在地上,凶手已经没了踪影。

两年后的1991年4月11日,南岗分局通达派出所民警张月奎下班回家。他骑着自行车,走在回家的小路上,身后突然传来一声枪响。

子弹击中了他的太阳穴,他连人带车倒在地上,自行车压在他身上,车铃还在“叮铃铃”地响。

这两起案件,警方都怀疑是“呼兰大侠”干的——凶器都是五四式手枪,作案手法都是“埋伏+突袭”,而且受害者都是民警。

可他们查来查去,还是没找到凶手的踪迹。有人说,凶手是曾经被民警处理过的犯人,为了报复才连续杀人;

有人说,他是警方内部的人,因为跟同事有矛盾才痛下杀手;还有人说,他杀够了仇人,已经离开呼兰,去了别的地方。

呼兰县公安局曾经有个退休的杨局长,在一次酒桌上拍着桌子说:“别说抓到凶手,谁能提供那把匕首的线索,我个人悬赏10万元!”

可这话传出去没几天,杨局长就死在了家里——凶手用匕首在墙上写了一行字:“杨局长,你太令我失望了。这把刀,还是留给你们作纪念吧!”写完后,他把那把曾经用来杀人的匕首扎进了墙里。

从那以后,“呼兰大侠”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再也没有出现过。警方的排查还在继续,可随着时间推移,线索越来越少,案子渐渐成了悬案。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呼兰县变成了呼兰区,街道上盖起了高楼,澡堂子里的纹身汉子少了,官员贪污、官匪勾结的事也少了。

可“呼兰大侠”的传说,还是会被老人们在酒桌上提起。有人说,他隐居在了乡下,娶了媳妇生了孩子,再也没碰过刀枪;

有人说,他在别的地方犯了案,被枪毙了,只是没人知道他就是“呼兰大侠”;还有人说,警方早就知道他是谁,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把案子公开。

可只有真正经历过那段日子的人知道,所谓的“大侠”,从来不是什么为民除害的英雄。

他杀了民警,也杀了民警的妻儿,那些孩子本该像其他孩子一样,在阳光下奔跑,却成了刀下亡魂。

而那些谣言,不过是当时老百姓对混乱治安的不满,对不公待遇的宣泄——他们把对恶的憎恨,变成了对“大侠”的幻想,让一个冷血杀手,成了传说里的“英雄”。

直到今天,呼兰区公安局的档案库里,还锁着关于“呼兰大侠”的案卷。

那些泛黄的笔录、模糊的脚印拓片、生锈的匕首照片,都在等着一个答案——那个在1980年代的寒夜里,用刀和枪制造了一连串血案的人,到底是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