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 第441章 谈人事,谈干部

第441章 谈人事,谈干部(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次日上午,九点整。

郑仪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秦胜推门走了进来。

秦胜五十岁出头,气质儒雅中透着干练。

他是去年刚从省委组织部调任过来的,算是“空降”干部。

在明州市委班子中,他资历不算最深,但位置极其关键。

组织部长,管帽子,管干部,是书记掌控全局最重要的助手之一。

秦胜空降明州,本身就带有省委加强明州领导班子建设、为下一步人事布局做准备的意味。

他与郑仪的关系,也颇为微妙。

一方面,他是省委派来的,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省委的意图,需要对省委负责。

另一方面,他又是明州市委的班子成员,必须服从市委,特别是书记的领导。

而郑仪,作为明州实际上的“准一把手”,自然是秦胜需要紧密围绕和配合的核心。

所幸的是,秦胜此人政治意识强,业务能力突出,作风严谨,上任以来,在干部选拔任用、班子配备等方面,与郑仪配合得还算默契。

尤其是在推动“新明州建设”相关干部调整上,他坚决贯彻郑仪的意图,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郑书记。”

秦胜走到办公桌前,微微躬身,态度恭敬。

“秦胜同志来了,坐。”

郑仪从文件上抬起头,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秘书周扬送上两杯热茶,然后悄然退了出去,轻轻带上门。

“郑书记,您找我?”

秦胜坐下,身体微微前倾,一副认真聆听指示的姿态。

“嗯,有点事跟你商量。”

郑仪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语气随意,但秦胜知道,郑书记亲自召见商量的事,绝不会小。

“是关于干部交流锻炼的事情。”

郑仪开门见山。

“随着‘新明州建设’第二阶段深入推进,特别是城投集团开始向县区拓展,基层一线的任务越来越重,对干部的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市委考虑,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市、县两级干部的交流锻炼,尤其是选派一批有潜力、有培养前途的市直机关年轻干部,到县区去挂职,丰富基层阅历,提升实战能力。”

秦胜立刻点头表示赞同:

“郑书记高瞻远瞩!干部交流锻炼确实是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组织部前期也做了一些调研,正在酝酿相关方案。”

“嗯。”

郑仪点了点头,对秦胜的反应很满意。

“方案要尽快拿出来,要突出实效,不能搞形式主义。”

“重点要考虑那些发展任务重、矛盾相对集中、班子结构需要优化的县区。”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秦胜身上,看似不经意地提到了一个具体的地方。

“比如……临川县。”

秦胜的心微微一动。

临川?

刘航的地盘。

郑书记昨天刚去过临川考察。

现在突然提到要向临川派挂职干部……

这绝不是随口一提。

秦胜的脑子飞速运转起来。

刘航能力很强,临川发展势头也不错。

但刘航在临川经营多年,据说班子内部比较“团结”,外界也有关于临川官场风气和刘航用人方面的一些议论。

郑书记这是……要对临川的班子,进行某种程度的“微调”或者“加强”?

目的是什么?

是觉得刘航需要帮手?还是觉得需要引入外部力量进行制衡?或者两者皆有?

秦胜迅速判断,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郑书记用人,向来讲究平衡与制衡。

给能力强的干部压担子,同时也会注意防范“一言堂”和“土围子”现象。

向临川派挂职干部,既能给刘航输送新鲜血液和市里的资源视角,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观察哨”和“平衡器”的作用。

高明!

秦胜心中暗赞。

既体现了对刘航工作的支持,又含蓄地传递了市委的关切,还顺带锻炼了年轻干部。

一举多得。

“临川县确实是重点。”

秦胜立刻跟上郑仪的思路。

“刘航同志能力突出,临川发展势头猛,任务重。选派得力干部去挂职,既能支援一线,也能让干部本人得到很好的锻炼。”

“郑书记,您有没有具体的人选考虑?”

秦胜试探着问道。

这才是关键。

派谁去,直接关系到郑书记的真实意图。

郑仪放下茶杯,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说出了那个他昨晚就已经确定的名字。

“政策研究室的陈匣同志,你觉得怎么样?”

陈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