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我来现代当明星 > 第81章 双生魂印记长明

第81章 双生魂印记长明(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晨光熹微,京郊小院里的梧桐树叶上还挂着昨夜的露珠。苏明远推开雕花木窗,一阵清风拂面而来,带着泥土与青草的清新气息。他深吸一口气,这现代世界的空气,终究与五百年前他熟悉的那个大明王朝不同。

“明远,你看今早的新闻。”林婉儿端着两杯刚泡好的龙井走来,将手机屏幕转向他。

苏明远接过青瓷茶杯,指尖不经意触到林婉儿的手温。来到这个时代已三年有余,他仍会为这些小巧的科技产品感到惊奇——巴掌大的玻璃板,却能知天下事。作为曾经的大明正德六年状元郎,他过去需等待塘报通传方知朝野大事,而今指尖轻触便尽览寰宇资讯。

屏幕上,“双生魂印记”五个字赫然入目。配图中,巴黎埃菲尔铁塔旁亮起一盏云雷纹琉璃灯,东京晴空塔下摆放着播放古琴曲的八音盒,非洲大草原上出现了绘着现代图腾的云雷纹陶罐。

“文明如灯,代代添油。”苏明远喃喃念出报道中的这句话,不禁怔忡。

“怎么了?”林婉儿关切地问。她总能敏锐察觉他细微的情绪波动。三年前,她在明远书院旧址发现昏迷不醒、身着明朝状元袍的苏明远时,便是被那双深邃眼眸中与时代不符的迷茫所触动。

苏明远望向窗外,目光似乎穿越了时空:“我想起万历元年,奉旨督造宫灯三千盏,为皇上大婚之用。其中最为精美的一对,饰以云雷纹,取‘天地交泰,福泽绵延’之意。我与工匠们三月不眠,试验百次,方得灯火璀璨而不灼目之效。”

他停顿片刻,声音低沉了几分:“大婚当晚,我立于丹陛下,看那三千明灯如星河落九天。然而不过六十载,明朝倾覆,宫阙焚毁,那些灯...不知还能剩下几盏。”

林婉儿轻轻握住他的手。她知道,对于穿越时空的苏明远而言,历史不是书上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记忆与过去。

“可是明远,你看。”她指向屏幕上世界各地的云雷纹图案,“灯会灭,文明却不死。它们以另一种形式回来了,不是吗?”

苏明远反握住她的手,唇角渐渐漾开笑意。这笑容冲淡了他眉宇间常驻的那缕来自五百年前的忧思。

“你说得对。文明如江河,虽有干涸改道,却总会找到入海之路。”

二人正交谈间,电视新闻开始报道明远书院今晨的发现。画面中,书院门楣上悬挂的新灯笼在晨光中流转着温润光泽,那云雷纹路既熟悉又陌生,让苏明远心头一震。

“这灯笼...”他不由自主地站起身。

“与你当年督造的有何不同?”林婉儿好奇地问。

苏明远凝视屏幕,眼神专注如昔日在翰林院审阅奏章:“形制简化了,工艺却更精妙。你看这云纹弧度,雷纹转折处,既承古法,又有新意。似是...似是经过数百年演变而成的样式。”

他突然转身,从书柜深处取出一只檀木匣。开启时,淡淡的樟木香气弥漫开来。匣中铺着明黄锦缎,上面静静躺着一枚象牙牌,刻着云雷纹路——这是他穿越时随身携带的少数物品之一。

“这是我当年设计的云雷纹样。”他将象牙牌与屏幕上的灯笼对比,“同出一源,却相隔数百年的演化。”

林婉儿惊讶地发现,虽然明显不同,但两种纹路的神韵一脉相承,仿佛祖孙相视而笑时的眉眼相似。

“那位送灯的老者...”她若有所思,“会不会是...”

苏明远摇头:“我不知。但这世上懂得此纹真正含义之人,应当早已作古才是。”

他的话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怅惘。穿越之初,他曾疯狂寻找同时代穿越者,或是大明文明延续的蛛丝马迹,最终却不得不接受自己是孤身存在于这个时代的事实。

然而此刻,看着全球各地出现的云雷纹礼物,他第一次感觉到,或许文明的传承比想象中更加神秘难测。

午后,二人决定亲自前往明远书院。出租车穿行在京城街道上,苏明远依然不习惯这种“铁盒子”的移动方式,每每紧握把手,直到指节发白。林婉儿见状,总是轻声与他谈论窗外风景,分散他的注意。

“看,西山红叶已经开始变了。”她指着远方,“记得你说过,大明时京城西山的红叶最为着名,文人墨客常去赏玩赋诗。”

苏明远面色稍缓:“是啊。那时我与同窗秋日登高,饮酒赋诗,还曾...”他忽然停住,目光被街角一闪而过的身影吸引。

“怎么了?”林婉儿问。

“没什么...”苏明远迟疑道,“似乎看见一个戴斗笠的老者,转眼就不见了。”

林婉儿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人流如织,并无戴斗笠之人:“现代很少有人戴斗笠了,你是不是看错了?”

苏明远默然不语,心中却泛起涟漪。那身影虽只一瞥,却让他莫名想起当年宫中一位老工匠。那老人曾教导他“器物有魂,匠人予之”,在督造宫灯时传授他不少秘诀。然而这怎么可能?距今已五百载,故人早已化为黄土。

到达明远书院,已有不少媒体和游客聚集。新挂的灯笼成为焦点,人们拍照议论,却少有人真正理解云雷纹的深意。苏明远站在人群外,目光穿过间隙,仔细端详那盏灯。

“它的光芒比现代LEd灯温暖。”他轻声对林婉儿说,“更像...更像大明宫灯的那种暖黄。”

正说着,书院的扫地老匠人注意到他们,蹒跚走来。老人已在书院工作四十余年,见证了这里从荒废到重生的全过程。

“苏教授,林教授,你们也来看新灯笼啊?”老匠人笑着打招呼。苏明远虽年轻,但因对传统文化的研究精深,已被书院聘为客座教授。

“李师傅,您亲眼见到那位送灯的老人了吗?”苏明远急切地问。

老匠人点头:“昨夜子时,我听见门外有动静,开门就见一位戴斗笠的老者站在梯子上挂这盏灯。我问他做什么,他递给我一张纸条,说了句‘物归原主’,就转身离去。怪的是,我眨眼功夫,他就不见踪影了。”

“物归原主...”苏明远重复着这句话,心跳莫名加速。

“纸条能给我们看看吗?”林婉儿问。

老匠人从怀中取出一个透明塑料袋,小心地取出里面的纸条。宣纸质地上,墨迹遒劲有力:

文明如灯,代代添油

苏明远看到字迹的瞬间,呼吸几乎停滞。这笔法...这分明是他当年在翰林院时最推崇的“台阁体”,且与他的恩师、礼部尚书徐阶的笔迹极为相似!

“您还记得那老者的模样吗?”他强压内心激动问道。

老匠人努力回忆:“说来奇怪,他戴着斗笠,面貌看不真切,但感觉年纪不小了。最特别的是他的手——右手拇指有块明显的疤痕,形状像个月牙。”

苏明远踉跄后退一步,被林婉儿及时扶住。

“不可能...”他喃喃自语,“这不可能...”

“明远,你想到什么了?”林婉儿担忧地问。

苏明远的目光再次投向那盏灯笼,眼中已有泪光闪烁:“徐师...我的恩师徐阶...右手拇指就有一块月牙形疤痕。那是他年轻时雕刻灯架不慎被刻刀所伤留下的。”

林婉儿震惊不已:“你是说...”

苏明远摇头又点头,矛盾不已:“徐师距今五百余年,怎可能现身送灯?可是那笔迹,那疤痕...”

他忽然想起什么,仔细察看灯笼内部。在灯座隐蔽处,果然找到一行极小刻字:

嘉靖万年 匠人徐

苏明远的手指抚过那些刻字,颤抖不已。这确是他恩师的刻字风格!当年徐阶每制一器,必在隐蔽处刻此六字,取“大明江山万世永固”之意。

“明远,你看这里。”林婉儿指向灯芯处。

灯芯并非现代常见的LEd或普通蜡烛,而是一种特殊的晶体材料,散发出温暖如阳光的光芒。最令人惊奇的是,光芒中似乎有细微的金色粒子缓缓流动,如同活物。

“这是何物?”苏明远困惑不已,“我从未见过此种材质。”

老匠人忽然插话:“那老者还说了一句话,我当时没明白意思。他说‘双生魂印,文明长明’。”

就在这时,苏明远感到胸前的象牙牌突然微微发热。他取出一看,只见上面的云雷纹路竟与灯笼上的纹路同步闪烁着柔和金光。

围观人群中也响起阵阵惊呼。那些佩戴着云雷纹饰品的人发现,他们的饰品同样在发光响应。更奇妙的是,所有人心中都涌起一种莫名的连接感,仿佛通过这光芒与无数时空之外的陌生人建立了某种精神纽带。

苏明远闭上双眼,感受着象牙牌传来的温暖。恍惚间,他似乎听到遥远时空中传来的声音——工匠雕琢器物的敲击声,学童诵读诗书的朗朗声,母亲哼唱童谣的温柔声...无数文明的声音交织成绚丽的交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