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文明之核照千秋(1 / 2)
故宫的朱红宫墙,在秋日高远的蓝天映衬下,显得愈发沉静肃穆。金色的琉璃瓦覆着薄薄一层晴光,飞檐翘角勾勒出穿越数百年的天际线。然而,今日的故宫,与苏明远记忆中的紫禁城,气息已然不同。少了帝王家的森严禁忌,多了几分开放、包容的生气。人流如织,不同肤色的面孔穿梭于巍峨的殿宇之间,各种语言低声交汇,如同文明的溪流,注入这座古老的容器。
“文明之核特展”设在修缮一新的文华殿。殿外广场上,现代设计的展牌与古老的汉白玉栏杆形成奇妙的对话。苏明远站在殿门前,微微仰头,阳光有些刺眼。他今日穿着一身改良过的深青色长衫,既保留了古风的儒雅,又契合现代的剪裁,使他悄然融入参观者之中,又不失一份独特的气度。
踏入殿内,光线骤然柔和下来。恒温恒湿的环境让空气带着一丝清凉,与殿外秋阳的暖意隔绝。低照度的灯光精心聚焦于一件件展品上,营造出一种近乎神圣的观展氛围。他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放轻,仿佛怕惊扰了这场横跨千年的聚会。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组极具冲击力的并置展陈。左侧,是来自庆朝(甚至更早)的若干护符、玉珏,静静地躺在铺着深色丝绒的独立展柜中。它们形态各异,材质不同,有的雕刻着繁复的云雷纹、兽面纹,有的则简朴无华,只带着岁月摩挲留下的温润光泽。幽冷的灯光下,这些古老的物件沉默着,却仿佛凝聚着无数祈祷、信念与时光的重量。苏明远的指尖在身侧微微一动,他胸前贴身佩戴的那枚属于他的玉珏,似乎也传来一丝微弱的暖意,与展柜中的同类们遥相呼应。
而右侧,与之对应的,却是充满现代感甚至未来感的文明成果。最引人注目的,是庆朝活字印刷术的泥活字板与一套孩子们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文明积木”并置。那黑褐色的泥板,字迹依稀可辨,透着笨拙而坚实的创造力;旁边的“文明积木”则色彩鲜艳,结构精巧,积木块上不仅有不同的汉字,还有二维码,扫描后可以看到这个字的演变历史甚至AR立体模型。古今两种“排版”工具,跨越时空在此相遇,共同诉说着信息传播与知识传承的永恒主题。
他的目光继续移动,当看到林婉儿那件作为展品的婚服时,心脏不由得漏跳了一拍。洁白的婚纱(虽经特殊处理,仍能看出当年工艺的精美)展开陈列,裙摆处,特意展示了一角——上面是当年网络众筹时,来自天南地北的网友用特殊墨水写下的祝福语,如今字迹已有些许褪色,却更显珍贵。旁边,巨大的高清屏幕上,正循环播放着由AI根据这些祝福语、以及海量的文明数据(从古籍插图到卫星云图)生成的“未来文明愿景”动态画面:绿色的藤蔓缠绕着摩天大楼,透明的飞行器穿梭在仿古亭台楼阁之间,不同种族的孩子在星空下共同仰望一幅巨大的、由光线构成的古老图腾……梦幻,却又带着某种基于逻辑推演的可能性。
“真是……不可思议。”一个低沉而略带沙哑的声音在苏明远身边响起。他侧头,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戴着厚厚的眼镜,正凝望着那婚服与AI影像,眼中满是惊叹与困惑交织的复杂情绪。
苏明远微微一笑,颔首示意:“是啊,将个体的情感印记,与宏大的未来想象并置,这种策展思路,本身就很有意味。”
老者看向他,似乎找到了可以交流的对象:“你看这婚纱上的字,虽然褪色了,但能想象当年有多少人,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它们。而这机器画出来的东西……美则美矣,总感觉少了点……人味儿?”
“或许,AI捕捉的,正是这些人味儿中共同的期盼。”苏明远轻声道,“平安、喜乐、融合、进步。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了。古人将愿望刻在玉珏上,今人将祝福写在裙摆上,而未来,可能用数据流来描绘愿景。内核,或许相似。”
老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有道理。形式在变,人心底那点美好的念想,倒是一直没变。”他叹了口气,又仔细去看展品说明了。
就在这时,展厅中央的一片空地上,光线汇聚,一个与他本人几乎无异的全息投影缓缓浮现。那是展览组织方再三请求下,他才同意录制的讲解影像。只见投影中的“苏明远”面带温和的笑容,声音清晰而富有磁性,在安静的展厅中回荡:
“诸位来宾,眼前这些跨越时空的器物与创造,或许形态迥异,但它们都指向同一个核心——文明之核。”全息投影优雅地抬手,指向周围的展品,“它并非某个时代的独有巅峰,或需要顶礼膜拜的偶像。它更像是文明长河中的一座座灯塔。”
投影的目光似乎扫过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包括站在角落里的苏明远本体。“这些灯塔的光,既能回望,照亮我们来时的路,让我们理解先人是如何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同时,它们的光芒也向前投射,为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指引前行的方向。真正的文明之核,是活着的,是流动的,它存在于每一次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中,存在于每一次面向未来的创新性发展里。”
苏明远听着自己的声音在讲述这些他深思熟虑过的话语,感觉有些奇异。他看到周围的观众,无论是老人、青年,还是被父母抱在怀里的孩子,都听得十分专注。有人频频点头,有人露出恍然的表情。这种跨越了实体形式的“在场”与“讲解”,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个时代技术的魔力,以及信息传递效率的惊人提升。
全息投影的讲解结束后,人群自然而然地流向展厅尽头那面最受欢迎的“文明之核许愿墙”。那是一面巨大的、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互动墙,游客可以在旁边的电子屏上输入愿望,确认后,愿望便会以一张虚拟的、发着微光的“贴纸”形式,出现在墙上,并能缓慢飘动,与其他愿望汇聚。
苏明远也随着人流走近。墙上,已是星光璀璨,汇聚了成千上万的愿望,使用着各种不同的语言文字,如同一条璀璨的光之河流。
他默默地读着那些闪烁的文字:
“愿方言不灭。”(中文)
“愿奶奶的刺绣手艺能有更多人喜欢。”(中文,配了一个小小的刺绣图案)
“愿世界各地的古籍都能得到妥善保护,并被翻译传播。”(英文)
“愿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找到新的知音。”(日文)
“愿孩子们不仅能学会编程,也能懂得欣赏诗词。”(西班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