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云雷纹护符显灵(1 / 2)
秋分的微光尚未在记忆中完全褪色,南国天地却已变色。
连绵的暴雨像是天河决了口,疯狂倾泻而下,冲刷着山川平原。江河水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暴涨,浑浊的洪水裹挟着断木、杂物,甚至是被摧毁的家园残骸,怒吼着漫过堤坝,吞噬田野村庄。电视新闻里滚动播放着灾情,画面中断壁残垣、汪洋一片,救灾官兵和志愿者们的身影在泥泞与激流中搏斗,触目惊心。
明伦书院内,往日宁静祥和的气氛被一种焦灼和沉重取代。苏明远站在廊下,望着檐外如注的暴雨,眉头紧锁。这雨势,让他想起了史书上记载的某些大涝之年,“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的惨状跃然纸上。只是彼时他只能在奏章中读到的文字,此刻却通过现代媒介,化为鲜活而残酷的景象,直击心灵。
“先生,我们都准备好了!”一个清亮而略带急促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
苏明远转身,看到以林小雨为首的几名书院年轻弟子,身着简便的深色衣裤,脚蹬雨靴,背上背着鼓鼓囊囊的行囊,脸上混合着紧张、坚定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他们胸前,都佩戴着一枚木质的小小护符,正是“全球护符日”时书院特意订制的那一批,上面清晰的云雷纹饰,在廊下昏暗的光线中显得格外古朴。
“此去路途艰险,洪水无情,你们务必小心。”苏明远的声音有些沙哑,他逐一扫过这些年轻的面庞,他们眼中燃烧着想要为同胞尽一份力的热忱,这让他欣慰,也更添牵挂。他穿越至此,虽见识了现代科技的伟力,却也深知在天灾面前,个体的渺小。他走上前,帮一个弟子整了整略显歪斜的背包带,动作自然而带着长者的关切,“保护好自己,才能帮助更多人。”
“先生放心!”林小雨用力点头,她拍了拍胸前的护符,“我们有这个‘护身符’呢!而且,我们不是去逞英雄,是去帮忙安置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分发物资,照顾老人孩子。”
苏明远的目光落在那些护符上,心中微动。这小小的木片,真能护佑平安吗?他来自一个更相信鬼神护佑的时代,但此刻,他更愿意相信,这护符代表的是一种信念,一种连接,如同秋分夜那雕像的“光”一样。
“去吧,”他最终只是沉声说道,“记住书院的精神,‘为生民立命’并非空谈。遇事多思量,彼此照应。”
看着弟子们的身影消失在雨幕中,登上前往灾区的车辆,苏明远的心也仿佛跟着他们一起,沉入了那片茫茫水泽。
灾区的情形,比想象中更为艰难。
临时设立的安置点设在相对安全的高地,由帐篷和简易板房构成,挤满了失去家园的灾民。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潮湿的泥土和人群聚集的特殊气味。哭泣声、叹息声、广播里安抚的通知声、志愿者们匆忙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沉重而又充满生命韧性的图景。
明伦书院的弟子们立刻投入了工作。他们帮忙搬运矿泉水、方便面,分发毛毯,安抚受惊的孩子,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胸前的云雷纹护符,在忙碌中不时晃动,成了这灰暗背景中一点不同寻常的印记。
傍晚时分,雨势稍歇,但天空依旧阴沉。林小雨正弯腰给一位裹着旧棉袄的老奶奶递上一杯热水。老奶奶头发花白,满脸褶皱刻满了风霜,眼神有些呆滞地望着地面,仿佛还未从巨大的打击中回过神来。
就在林小雨将水杯递过去,身体前倾的瞬间,老奶奶的目光无意中落在了她胸前那枚随着动作晃动的护符上。
突然,老奶奶浑浊的双眼猛地睁大了些,干枯的手微微颤抖起来。她没有去接水杯,而是伸出嶙峋的手指,想要去触碰那枚护符,却又像怕惊扰了什么似的缩回。
“这……这纹路……”老奶奶的声音苍老而沙哑,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这云雷纹……和我家……我家那个传了好几代的瓷碗,一模一样啊……”
泪水,毫无预兆地从她深陷的眼眶中涌出,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滑落。“那碗,是我娘出嫁时的嫁妆,底上就刻着这样的纹路……娘说,这纹路老古老古了,是保佑家宅平安的……这次发大水,房子没了,碗……碗也被冲走了,找不着了……”老奶奶哽咽着,泪水滴在粗糙的手背上,“可这纹路,我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来……我娘不光传了碗,还教了我制陶的口诀,怎么选土,怎么揉泥,怎么上釉……口诀我都还记得,清清楚楚,一句都没忘……水能冲走碗,冲不走我脑子里的东西啊……”
林小雨愣住了,手中的水杯温热的触感传来,她看着老奶奶激动的泪水,听着那带着浓重乡音、却字字清晰的话语,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狠狠触动了。她连忙放下水杯,握住老奶奶冰凉的手,轻声安慰:“奶奶,您别难过,碗没了,但手艺和记忆还在,这就是最宝贵的。”
老奶奶的话像一阵风,很快在安置点传开了。这枚看似普通的护符,因为它上面的云雷纹,竟然勾连起了一位老人沉痛的损失和珍贵的传承记忆。在悲伤弥漫的安置点,这个故事像是一颗投入死水的小石子,漾开了奇异的涟漪。
有人说,在清理废墟时,找到了一块残破的青砖,上面依稀可见类似的云雷纹刻痕,他们小心地将这块砖保留下来,说等重建家园时,要把它嵌在新房子的门楣上,当作一种念想,一种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