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视频通古代,盘点现代封神人物 > 第230章 让子弹飞,“鹅城”的税收史有多真实,多黑暗?

第230章 让子弹飞,“鹅城”的税收史有多真实,多黑暗?(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鹅城的原型,是蜀地东部丘陵地区的某个县城。】【民国年间的蜀地,长期处于军阀混战之中。】

【百姓在军阀眼中那就是一茬又一茬的韭菜,而且还是大棚韭菜。】

【可以根据需求,不分季节,不分昼夜,随时催熟,随时收割的那种。】历朝历代的古人们听到这句话。

纷纷勃然大怒。这种将他们比作“食材”的说法。

让他们感觉自己可以任人宰割。随意被丢入锅中烹煮油炸。

...

【在混战中,蜀地军阀的规模也在急速扩张。】

【1916年护国战争爆发的时候,双方兵力还只有10万人不到。】

【但到了30年代,蜀地二刘大战爆发时,两边能动员的兵力已经超过了70万。】【再算上其他中小军阀的兵力,蜀地当时的士兵人数已经超过百万。】

【占当时民国全部军队的一半。】

【与士兵数字同步增长的,是军饷的数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蜀地军阀们一致的选择,就是最老实听话的农民。】【一开始还只是提前预征两三年的田赋,临时应个急。】

【到了后来,那就是每年收上四五次,每次收上四五年,甚至是十几年的田赋。】557【以至于很多农民自己才活了四五十年,但已经连自己曾孙子的税都提前交完了。】【蜀地繁县,在1933年,一连被收了五次税。】

【每次都收两年的税,相当于种一年地交10年税。】

【这还只是正税,一旦碰上军队出兵,还要临时再多征一年。】

【川军二八军,在繁县驻扎4年,一共收了五十年税,累计收到了民国80年。】【1911+80,这是1991年。】

目睹此景,民国时期的诸多军阀顿时怒形于色。维持军队运转,岂能无需钱财?

若不按时给士兵发放军饷,提供优渥待遇,谁又肯为你冲锋陷阵、拼死效命?若不购置新式武器装备,定会被其他军阀打得落荒而逃。

不少军阀自觉委屈万分,他们不过是想为一方百姓谋得安宁太平。这比起古代那些荒诞不经的苛捐杂税,总该强上几分吧?

就如周厉王当政时搞出的“饮水税”。

彼时,周厉王为聚敛财富,竟想出如此荒唐名目,规定百姓饮水必须纳税,不纳税便不许饮水!

相较之下,他们所征收的,不过是些寻常税目罢了。顶多就是多征了些年份而已。

【类似的田赋预征制,在副建、安辉等地都执行过。】【但基本只是临时政策,提前一次性收你几年的税。】【那么接下来的几年,只要我没垮,还在这里。】

【那么明年该收税的时候,至少能给你打个折。】

【只有蜀地,才能发生这种把税收到2010年的奇闻。】【首要原因当然不是其他省军阀,比蜀地军阀更仁慈。】【而是因为蜀地的田赋征税,从大清开始就是偏低的。】

【从明末到清初,蜀地经历了长达30年的战乱,人口损失极大。】【因此康熙末年,清朝实行摊丁入亩,永不加赋。】

【就是想要通过降低土地负担的方式,吸引外地移民。】

【也因此,蜀地田赋征税的标准非常低,平均每亩土地只收0.12银子。】【差不多,是同期江南地区的八分之一。】

【清朝湖广填蜀地大移泯持续了100年,大量外省人口涌入蜀地。】

【到了大清末年,蜀地人口已经超过4000万,耕地面积也相应扩大了40多倍。】【但地丁税,却还以康熙朝的数据为标准。】

【这就造成蜀地农业正税,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晚清的时候,蜀地就是驰名大肥羊,曾国藩为了筹集军费,就曾在蜀地一次性收过好几年的田赋。】

大清位面。

曾国藩长叹了一口气,眼神里满是疲惫与无奈。

“这些百姓一直活在朝廷的庇护之下,如今国家遭逢危局,他们出点力,又怎么了?”他想起那年,朝廷拍着胸脯答应拨款六百万两白银。

话说得掷地有声,最后却只剩一纸承诺,毫无兑现。朝廷的失信,把他逼进了财政的死胡同。

“我只能硬着头皮想办法,从地方募捐、厘金抽成,再加上动用地方财政,拼拼凑凑,才勉强撑起军费。”

可筹资之路,从来都不是坦途。曾国藩眼眸深邃。

“很多事情外人只能看到表层,可其中的艰难,又有谁清楚呢?”

【大清灭亡的时候,蜀地一年正副田赋加起来,差不多是300多万两银子。】【算下来,还是只有同期江南地区的四分之一左右。】

【因此在军阀眼中,蜀地的农民就像海绵,只要挤一挤,总还是会有的。】

【这解释了为什么农民能够被挤出那么多油水,但军阀可以肆无忌惮地抢钱。】【最直接的原因,还是蜀地军阀割据,从而形成的防区制。】

【在军阀瓜分蜀地的背景下,别说远在京都的中心官方,就连蜀地省官方都权力很小。】【真正能管到各个县的,是每个县的驻防军队。】

【但因为频繁打仗,所以驻防的军队随时可能会换。】

【一个县城,今天可能还是刘师长说了算,明天刘师长就一败涂地,换成了张师长说了算【墙头变了大王旗,那前一个大王收的税,后一个大王可不会认。】

历代帝王看得心惊。

这哪是什么田赋,这是明抢!

朝廷威严尽失,地方竟任由兵丁横行。

换个师长就改税制,哪还有半点律法可言?帝王们暗骂,这等乱象,简直是祸国殃民!

他们更恼,蜀地虽远,也不该成了谁来谁割的肥肉。

朝廷空有章程律法,却被军阀分食干净,真是荒唐至极。有人怒斥,此等军头,不啻为披甲盗匪!

更有人摇头,只恨没早些铁血整饬,否则何至于此?他们终于明白,国将不国,往往先乱于下。

大明洪武位面。

朱元璋怒火中烧,眉眼俱厉。

“一层压一层,百姓有几层皮供你们盘剥?”“这根本不是人干的事。”

在他眼中,这早已不是贪腐,而是公然抢掠。

靠的就是一群穿军装的地头蛇,专挑手无寸铁的百姓下手。

朱元璋冷笑:“若是百姓全都披甲上阵,你们还能从谁身上刮油?”正是这等败类,将好端端的天下推向深渊!

大明万历位面。

张居正看着这些手段,只觉心中沉重。“这与杀鸡取卵何异?”

历朝教训早已说明,绝不能把民力逼到尽头。

因此,他愈发笃定要推行“一条鞭法”,简政减赋,以保社稷安稳。

【以城都周围的脾县为例,脾县蜀地人称银脾县,就是夸他富裕。】【全县有水田30万亩,产粮2亿斤,一年田赋正额8万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