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让子弹飞背后的历史揭秘!!(1 / 2)
【算下来,平均田地税赋绝对不高。】
【也因此,脾县被军阀们从一只凤凰硬生生撸成了叫花鸡。】
【1918年到1923年,脾县被刘勋的三军占领,刘勋比较“克制”,只预征了三次,收到了1927年。】
【1924年,三军“西征”,脾县就落入邓侯的二军手中。】
【从1924年到1935年,十年时间,邓侯一共征收了64次正税。】【算上前面第三军收的3次,脾县的税,已经收到了1992年。】【其中有19年的预征税,是1933年和1934年两年内被征收的。】【原因就是,邓侯先参与了二刘大战。】
【第二年,又进攻川北红星的基地,结果被打得灰头土脸。】【只好从“穷’鬼”手上捞点油水。】
【好在脾县经济基础好,社会秩序与农业生产一直能勉强维持,农民F的次数不多,还曾被嘉奖为“模范县”。】
民国位面。
蜀地的百姓望着天幕,脸上尽是苦笑掺着无奈。
那些军阀,一个个简直是“奇才”,整天琢磨怎么收税。不止要缴田赋,连做生意,开铺子,打零工都要交税!
结个婚也不例外,还得乖乖掏上一笔“成亲税”。
传闻有的军阀为了填军馆,干脆在城门口设卡收费。哪怕是进城送粪的农人,也得缴“粪便税”。
除了明面上的各种赋税,背后还有“乐捐”压得人喘不过气。
衣服、鞋子、茶叶、小汽车,甚至连戏班和娼妓都成了捐赠对象。
层层盘剥之下,这些附加摊派,早就翻了几十倍还不止!
“我*妈的!差点连喘口气都要计个‘呼吸税’了!”蜀地百姓已是苦到极限,却连喊痛都得掂量一下。
【前面说过蜀地粮税低,这是大清基层管理能力弱的结果。】
【后来地方军阀每年多收个几倍,听起来好像问题不大。】
【但军阀是一个没有下限的物种,比田赋征税预征更可怕的是田赋附加税。】【一个县能收多少附加税,完全取决于当地军阀“想象力”有多奔放。】
【不少县城的附加税,多达三四十种。】
【包括但不限于地方费,学费,自治费、司法费,车马费,工本费、票据费、限制费,公安费,建设费,教育费等等。】
【当然还有讲事费,如果你想象力不够丰富,编不出好听的名字,也可以直接收个杂费。【一开始,各地军阀还会绞尽脑汁,想个看起来像样的名目。】
【能要点脸,还是要点脸的。】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眼中露出鄙夷之色。
“这帮军阀真是可恶!”
他不由得想到三国时代最坏的一个人。曹操!
曹操的“恶”不仅仅在强行“招募”屯田民。还在于曹操为了自己野心。
在建安二年、建安九年修改了东汉田税制,这就是著名的《收田租令》。传统说法,是曹操此举沉重地打击了豪强地主,解放了生产力云云。
但事实上,这是曹操对治下的自耕农加强盘剥的做法!因为曹操的新政和东汉旧政相比。
最大的变化是曹操按照“户”为单位把民众要缴纳的赋税固定下来了。两汉时期的“三十税一”、“十五税一”是根据具体田产来。
而曹操直接改为固定数,不管收成好坏,一律每亩收“四升”。而且还把两汉时期的“人头税”口算钱也固定下来。
不管一户有多少人,一律征收绢二匹,棉二斤”。
曹操修改后的新税制比东汉税制总体增加了四成的负担。其实按照曹操的《收田租令》,他应该是鼓励生育的。毕竟人头税固定下来,生孩子越多越划算嘛。
但是,事实上却是曹操治下老百姓被曹操盘剥得不愿意种地。不愿意生孩子,生了男孩就马上杀掉。
念及此,李世民感慨一声:“税收乃是一国重器,可也是悬在百姓头上的一把剑,个中尺度,要因地制直把握才是!”
【但到了军阀混战的后期,那各路军阀就已经摊牌了。】
【哎,不装了,我就是来抢钱的,我随便给你想个名字,你爱要不要吧。】【比如川二一军,他们发明过一种“感情捐”。】
【这个税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二一军发言人对此表示,因为军民需联络感情,因而收税。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到底存不存在,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三七分成呢?】
【对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三七分成”这个问题,在历史上远远比这个更加荒诞弹幕滑过:
一这帮人其实叫生意人更合适,只不过是一群手握军事力量的商人,资本家罢了!他们哪里管民间疾苦!
一回复:没错,他们只在乎自己的腰包!
一回复: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及先生了,他的话,仍然是至理名言!一回复:先生说过军阀方面的言论吗?
一回复:那必须啊,他说一个真正的武装集团,不仅仅是单纯打仗,它除了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外,还要承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政权、建立组织等重大任务!
一回复:分强调军事,而忽视了群众工作,这是本末倒置!一回复:这认知太牛了,怪不得能成功!
此时此刻,无论是各个朝代的皇帝,抑或是动乱时期的各路军阀。在看到穹幕上的弹幕之后。
有一些智慧的雄主,顿时陷入了沉思之中。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
军事与百姓两手抓,打仗与稳定民心齐头并进。这似乎···是一条争霸的王道!
一旦有所建树,根基牢固到敌人根本无法动摇啊!
【让子弹飞的原型故事,发生在蜀地,但是电影确实在广栋拍摄的。】
【有意思的是,民国时这两个地方都是“,‘四大家族”“豪绅”们当道的地方。】【这个台词,那可真是一点都不夸张。】
【在电影当中,鹅城有好几任县长都死在了黄四郎的土匪手下,但是这在民国“黄四郎”们看来,就是小菜一碟。】
【在民国乱世中,他们垄断了地方税收,县长们还真看他们的脸色。】
【也知道文人县长不管用,“文人做县长的,多不敢下乡,因为他们没兵力,常常受到当地势力的侮辱”。】
【他们都听四大家族和黄四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