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让子弹飞背后的历史揭秘!!(2 / 2)
【民国时期,是黄四郎们的天下,他们死多少都不重要,没有他们才最重要。】大明永乐位面。
朱棣看得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一个地方的县令,竟成了地方势力的傀儡,联合豪强乡绅,合力压榨黎民。”“地方啃一口,军阀再来一刀。”
他不禁摇头叹息:“这到底是怎样的世道?”
“税赋能一路收到九十年后,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更令人愤慨的是,那些本地出身的人,竟也与军阀沆瀣一气,只有百姓最苦最寒。”...
【有人曾统计过蜀地各地的附加税,发现很多地方附加税的数额,已经达到了正税的二三十倍。】
【最夸张的蜀地雷县,附加税能够是正税的73倍。】
【这还只是军阀自己公开的数据,真实数据只会更高。】【以至于,连脾县这种富裕的地方都支撑不住。】
【1927年,脾县(钱得的)县长公开贴出告示:】【“谁交不齐税款,那就割人肉来补偿。”】【南江县县长还曾说过:】
【“杀人可恕,欠款难容。”】
【别说普通农民,很多中小地主都纷纷破产。】离道背义,唯利是图!
历朝历代的古人见状,皆是震惊莫名。
纵然古时苛捐杂税繁复如织,也未曾如此荒诞失序。...
大明万历位面。
张居正长叹一声:“荒唐,实在荒唐至极!”这正是他坚定推行“一条鞭法”的根本原因。
他欲整合纷繁税目,减轻百姓负担,使赋役归于一统。因他深知,朝廷往往与民生背道而驰。
灾年不赈,反而加紧征敛,只为填补亏空。如此一来,民不聊生,揭竿而起者终将遍地。
而一个王朝的倾颓,也正是由此裂开第一道缝隙。
【按照蜀地的传统,地主收租是从农民手上收谷子,然后自己拿去换钱。】【因为粮价波动大,地主可以囤积粮食赚差价。】
【但面对一年收十几二十次税的军阀,这批地主根本凑不出现银,只能先低价抛售粮食扛段时间。】
【扛到最后扛不住,就只能抛售土地。】
【而在这个时候,还能有余力收购土地的,就是作为军阀代言人的黄四郎们。】
【在民国年间的蜀地,像黄老爷这样的人,会被称为“天人”。】
【而他们却例不纳粮。】
【他们的税由普通农民分担,这被叫作“飞粮”。】
【意思就是把“天人”的粮税,飞洒给了周围各地的小农民。】
【除了不交税外,黄老爷们和中小地主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武举老爷与团练。】【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动用武力,确保农民不会吃掉他们的税粮。】
【要是有需要,还能帮刘都统们做一些他们懒得干的脏活累活。】大明洪武位面。
朱元璋眉头紧锁,冷冷一哼:“这正是咱当年,为何整顿那些江南占据资源的大家族的原因。”
这些地方势力勾结乡绅,早已将一地的财富与命脉握于掌中。对百姓而言,那便是盘剥至骨,毫无喘息之机。
如此局面,断不可容忍!
朱元璋语气沉重:“朝廷的职责,正是要打破这种失衡,让天下归于一体。”而那一批批膨胀的宗族与巨富,恰恰就是动荡的根源。
“看样子,朝堂该定期肃清这些祸患了。”
【翻看蜀地文史资料时,看到过一个趣事。】
【蜀地宜宾江安县有个农民叫万义和,他因为实在交不起税,就对当地征收局说:】【“我每年收谷十二石,全部卖了都不够缴税,不如我把土地交给国家吧。”】【对此,当地征收部门在经过反复讨论后,正式回复说:】
【“查粮税为国家正供,纳税为人泯义务,不允许你搞这种事情。”】【像万义和这样的农民,在当时的蜀地比比皆是。】
【最终的选择,也就是把田契往大门上一贴,自己收拾仅有的家当,离家出走。】【而能做的选择,要么就是逃去外省,然后大半概率半路饿死。】
【要么干脆参军,斗不过军阀,那就加入他们。】【趁年轻,命还值钱。】
【民国二十年以后,蜀地很多地方,已经做到了字面意思的“十室九空”。】【剩下的人,也无非就是在炼狱中聊度余生。】
【根据当地记录,1934年,合县六十万人口,已经有四十万吃不上饭。】
【庆都都的德镇,一共两万三千农民,一半人虚弱到举不起手来,“鬼城之名”,名副其实。】
【因此,如果你出生在民国十五年以后的蜀地。】
【那你想找老婆,是一个不需要考虑房子和车子的事情。】
【只要你有足够粮食多养活一个人,你就能走到路边上,自己从地上捡一个,是真捡一个,不是修辞手法。】
【这是因为破产农民实在太多,导致卖女儿市场都竞争激烈。】【最终导致卖女儿的时间成本太高,还不如直接扔掉。】
大宋仁宗位面。
仁宗帝望着弯幕中那遍地荒凉、哀鸿遍野的画面,神情愕然。流民遍野,卖子求生......简直就是人间炼狱!
他低声喃喃:“此地之苦,岂非人间鬼域?”古语有云:“民为邦本,本固则国安。”
“蜀地百姓竟困苦若斯,朕心甚忧。”
他转头望向富弼:“我大宋境内,可有此等惨状之地?”
富弼拱手应道:“陛下英明,大宋物阜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未闻有此凄惨。”但他话锋一转,亦不敢讳言:“然则赋税重压,乃百姓沉苦之源。”
仁宗长叹一声,心头沉重。
富弼暗自钦佩天子仁心,仍据实进言:“陛下仁厚,体恤黎庶。然税赋乃国之根本,不可轻废。”
“若欲纾民困,非止一纸诏令可解,唯有在制度上深挖根弊,方可安本抚末。”仁宗闻之若有所思,颔首而语:“卿言有理。朕意欲设专司,清查天下税目。”“除积弊、抑贪横,务使赋役归于平正,方可还百姓以喘息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