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 > 第605章 汪直病故

第605章 汪直病故(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嘉靖三十八年,春,上海浦。

春寒料峭,但黄浦江畔的热浪却早早袭来。

今日,是上海官营造船厂首批两艘千料武装领航舰——“靖海号”、“平波号”下水的吉日。

江岸上,人山人海,万头攒动。

文武官员、绅商士庶、船厂工匠及家属,乃至许多闻讯赶来的四方百姓,将偌大的船厂区域围得水泄不通。

旌旗招展,锣鼓喧天,气氛热烈得仿佛要将这初春的寒意彻底驱散。

陈恪身着靖海伯朝服,立于临时搭建的观礼高台之上,身旁是上海府同知徐渭、总办火药局李春芳、船厂总监造顾寰等一众核心僚属。

吉时已到,三声号炮响彻云霄。

在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和激昂的鼓乐声中,巨大的拦水坝被缓缓开启,冰冷的江水涌入船坞。

随着岸上力夫们齐声呼喝的号子,以及滑轮组发出的吱呀声响,两艘巨舰被稳稳地牵引着,沿着涂满油脂的滑道,缓缓滑入黄浦江中。

船体入水,激起巨大的浪花,稳稳地浮于江面。

舰身线条流畅,结构坚固,甲板上层建筑布局合理,预留的炮位清晰可见,虽尚未安装火炮,但那巍峨的气势已令人心折。

“好!好啊!”顾寰激动得老泪纵横,胡须颤抖,不住地喃喃道,“成了!终于成了!老夫此生无憾矣!”

徐渭亦是抚掌赞叹:“雄姿英发,气吞江海!子恒,此舰一出,我大明东南海疆,自此又多一道钢铁长城!”

李春芳虽神色内敛,眼中亦难掩震撼与欣慰,低声道:“规制严整,工艺精湛,确是我大明水师之幸。”

陈恪心中亦是波澜起伏,但他面上却保持着沉静,只是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那两艘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战舰,最终投向浩瀚的江海交汇处。

下水仪式圆满成功,接下来是简短的试航。

早已选拔好的水师官兵登舰,升起风帆,操纵巨舰在江面上进行了转向、迂回等基础操演,动作虽显生涩,但舰船性能良好,应对自如,引来岸上阵阵喝彩。

仪式结束后,陈恪并未过多沉溺于喜悦。他立刻返回知府衙门,铺开奏疏,向嘉靖皇帝报喜,并正式呈上他思虑已久的人事举荐:

“……新舰初成,需得良将统御,方能如虎添翼,卫我海疆。臣谨察,原浙直总督标下、俞大猷将军之堂弟俞咨皋,勇略兼资,久历战阵,追随其兄屡破倭寇,熟知海事,忠诚可靠。虽其名略掩于兄长的光芒之下,然实乃不可多得之将才。臣冒昧举荐,恳请陛下敕命俞咨皋为上海水师领航舰管带,兼领新编水师营操练事宜,以期早日形成战力,拱卫海防……”

奏疏中,陈恪将俞咨皋的才能与俞大猷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既点明了其与俞大猷的渊源,暗示其得到过实战熏陶,又着重强调了其个人的勇略与忠诚,并将任命理由完全归于公心——为新舰择良将。

他知道,朝中或许会有人私下议论他与俞大猷的交情,但只要理由充分,嘉靖皇帝绝不会在这种小事上驳他的面子。

果然,奏疏以加急发出后,不过半月,北京的批复便已抵达,只有干脆利落的两个字:“准奏。”

与此同时,位于船厂毗邻的“神机火药局上海分局”的建设也已接近尾声。

高大的院墙、按照严格安全规程设计的厂房、库房、试验场已拔地而起。

李春芳展现出其卓越的行政才能,严格按照陈恪提供的、源自北京火药局的改良版安全生产章程和管理流程,一丝不苟地推进着各项工作。

工匠招募、物料采购、工具制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只待完全竣工便可投入运营。

而真正由陈恪亲自掌握、充满未来色彩的“格物院”,则暂时设在一处相对僻静的院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