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赵万财来访(1 / 2)
时光荏苒,塞上的春天短暂得如同一声叹息,转眼便进入了五月。
天气彻底转暖,渭北高原的阳光开始显露出它应有的热力,炙烤着这片刚刚恢复些许生机的土地。绥德州内外,那场关乎命脉的水利大会战,依旧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田野间,巨大的渠沟如同一条正在蜕变的巨蟒,蜿蜒向前。两道关键位置的夯土堤坝已经初步成型,像两道坚实的臂膀,试图将来日奔涌的河水揽入怀中。
数以千计的民夫和兵士,皮肤被晒得黢黑,汗水顺着结实的脊梁流淌,在阳光下闪着光。他们喊着粗犷的号子,挥动着沉重的工具,将一筐筐泥土从渠底运上堤岸,再将一块块巨石垒砌牢固。
秦思齐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扑在了这上面。他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还带着几分白皙与书生气的知州。
长时间的暴晒,让其脸庞黝黑,甚至脱了几层皮,显得粗糙而健硕。
官袍常被泥土沾染,手指因时亲自参与测量而磨出了薄茧。唯有那双眼睛,依旧清澈、锐利。
每日巡行在漫长的工地上,解决着层出不穷的问题——工段纠纷、工具损耗、土方计算、以及那始终悬在头顶,来自北方的安全威胁。
预计还需两年左右,这庞大的水利网络才能全线贯通。
就在这忙碌得几乎忘却时间的当口,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抵达了绥德州,赵万财亲自来了。
当赵万财在州衙书房里,见到黢黑精悍、几乎与寻常边地军吏无异的秦思齐时,饶是赵万财见多识广,也不由得愣了片刻,眼中满是惊愕与感叹。
这与他印象中那个见识不凡的年轻士子,简直判若两人!
“思齐?” 赵万财迟疑地唤了一声,几乎不敢相认。
秦思齐闻声抬头,看到是赵万财,脸上露出笑容,起身相迎:“赵伯父!什么风把您给吹到这苦寒边地来了?未能远迎,还望恕罪!” (这一段借用于,晋商成为明清首富的核心原因之一,打通两条欧洲道路)
两人落座,秦实诚单手奉上粗茶。秦思齐首先拱手,语气诚挚地说道:“听闻明远已经喜结良缘,晚辈在这边陲之地,消息闭塞,未能亲往道贺,实在惭愧。在此谨祝明远与夫人百年好合,鸾凤和鸣,福寿绵长!”
赵万财连忙还礼,也更添几分感慨:“贤侄有心了,明远那小子,不成器,比不得贤侄在此为国为民,辛苦操劳。”
打量着秦思齐,叹息道,“只是……贤侄如今这般模样,着实让老夫……心疼啊。这塞上风霜,竟如此酷烈。”
秦思齐坦然一笑:“伯父言重了。边地自有边地的活法,皮糙肉厚些,反倒不易生病。倒是伯父您,不远千里而来,舟车劳顿,才是真的辛苦。”
一番看似家常的嘘寒问暖,书房内的气氛融洽了许多。两人都心知肚明,赵万财此番亲自前来,绝不仅仅是为了探望。
话题很快便转入了正题。赵万财收敛了笑容,神色变得凝重而探究,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道:
“贤侄,你之前让赵福带回去的那份……‘计划书’,老夫反复看了数遍,夜不能寐啊。”
此事实在是……惊世骇俗。老夫想亲耳听贤侄一言,这条通往极西之地的商路,抛开风险不谈,其利……当真如你所说,能达十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