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诸美(1 / 2)
深夜,三星峰顶,望山凉亭。
一场欢宴,薛向有意给谢海涯抬身价,全程给足了谢海涯脸面。
他在酒宴上更是酒到杯干,一连做了好几首佳作,轰动全场。
经此一宴,谢海涯在桐城的局面就全部打开了。
尤其是,酒宴正中,卢东兴仓惶而至,当着全场那么多人的面,对谢海涯作揖赔礼,一连干了三碗酒,做足了姿态。
至此,薛向不再担心谢海涯的桐城宦途。
酒宴过后,谢海涯便邀薛向到了这三星峰顶,望山凉亭中。
站在城中最高处,眺望城中灯火,别有意趣。
风雪正急,天地间只余一色。
亭中一炉炭火,火光如豆,照得檐角流红。
炉上铜壶微响,水汽缓缓升起,在寒气中凝成白雾。
薛向与谢海涯隔炉而坐。
亭外松枝压雪,风掠过枝叶,簌簌有声。
谢海涯早已不复醉态,一脸欣慰地看着薛向。
薛向也在看谢海涯,只见他面容依旧,只是额头生纹,鬓角又添了几缕霜白。
薛向道,“师兄的头发白得有些快呀。”
谢海涯摆手,“两三年光景,于修行者不过弹指。但我这几年,行在名利场,日夜勘磨,难得有一日清闲,自然老得快。
我这是笨路子,你千万别走。”
薛向望向远处的山脊,“那师兄以为,我当走哪条路?”
谢海涯拨了拨炉火,“还跟你师兄打埋伏,旁人不知道你,师兄还不知道。
你小子从来是无利不起早,让你玩风雅那一套,比杀了你都难受。
所谓‘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天真烂漫,不过是小子给自己加的光环。
就像昨夜的谢门立雪,啧啧,你小子这是在给自己铸金身。
如果我猜得不错,你是想走特奏名的路子吧。”
薛向比出大拇指,“不管啥时候,师兄就是师兄。”
谢海涯道,“这是条金光大道,我本也想跟你讲,但你修为还没上来,贸然参赛风险不小。
不过,从来富贵险中求,你既决定走这条路,就该大步前行。
若似我这般,走正常勘磨,也许三十年后,你也不过在五六品上面打转。
现在中枢有方略,只要有机会拔高官品,你都要积极往前。
不管什么职位不职位,先把仙符品级提上来是正经。
所以,特奏名这条路子,你选得很对……”
薛向和谢海涯久别重逢,两人有说不完的话,这一聊便聊到天明。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薛向知道自己该告辞了。
谢海涯留他多住几日,薛向说,我便是想留,也不得清净。
谢海涯哈哈大笑,知道薛向指的是昨夜,他收到无数赴宴的邀请。
谢海涯指着薛向笑骂,“你小子如今名高天下,也算尝到为声名所累的滋味了。”
…………
雍王府后院,池台曲折,亭榭层叠。
一场夜雪方歇,檐牙上积雪未化,山石皆披素衣。
一株红梅斜出,落瓣散在冰池里,随波微转。
池畔临水阁中,肖夜正凭栏而立。
她身着素绫重衣,眺望远处薄雪,仿佛浩瀚水面生出一座湖心亭来。
她已立了良久,仿佛在等人,又似在思量。
忽地,门外脚步轻响,雪剑入内。
她身上披霜,手中持一卷折叠的文报。
行至近前,喜笑颜开,晃动手中的文报,“元君,才送来的《云间消息》。”
肖夜清冷的脸上顿时有了颜色,“还不给我。”
雪剑嬉道,“人家急着给您送来,自己也没看嘛,我读,您听,大家两便。”
便听她朗声道,“本月初八,悲秋客行至王砀山麓,闻贼寇盘踞山寨,劫商掠民,祸延三县。
其人独往山前,探其巢穴,伪作行旅而入。
夜半风雪交加,悲秋客潜渡涧谷,单枪匹马,仗剑杀入,一夕之间,贼寨焚如白昼。
首恶胡七、陆熊等悉数就擒,余党溃散。
山民得免锋镝,地方复安。
次日晨,官军循迹而至,惟见山头余烟未尽,岩壁留书数行‘有倡乱者吾击之’,其笔力遒劲,气贯山石。
乡老称颂,士林传诵,谓悲秋客行止若风,功成不居,真儒者之风也……”
肖夜悠然神往,暗道,若不做这王妃,伴他匹马仗剑江湖,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王妃,这两月来,薛郎君已经荡平匪寨二十三座,历经三州,活命无数,真是功德无量。
但,他不是该准备学宫试了么?怎么这么闲?”
雪剑不解。
肖夜道,“我也不知道,但近来他的名声一日胜过一日。
士林中,有传他雪夜访友的故事,有传他谢门立雪的故事。
有的说他是率性天真,为人直朴,为真儒。
有的说他沽名钓誉,搅动风云。
我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倒是日日看这《云间消息》,又多了份乐趣。”
雪剑笑道,“薛郎君也真有意思,一路走,一路诛贼,《云间消息》还一路派着那个叫什么,对,记者,跟着记录,这可比画本传奇有意思。”
“是有意思。”
肖夜俊目微凝,恨不能身化雪片,随风而去,飘摇千里万里。
…………
秦国,渭城,酒楼临街。
年关刚过,檐上冰溜微滴,街头酒肆的竹灯被吹得轻摇。
楼上说书声正盛,众客倚案听得如痴。
说书人一袭青衫,案头铜壶冒着热气,他一拍醒木,声如洪钟,“诸位听官有所不知,这悲秋客薛向,自出沧澜以来,心怀天下。
前月王砀山一战,十三匪寨连夜覆灭,火光映得三县皆明。
近来又是奇遇连连,先出潼关,斩化形蟒精,又入淮阳城,与名闻天下的富商杜枢机赌斗。
悲秋客一首传世名篇,换杜枢机万石粮谷。
悲秋客一口气做诗三十余首,首首堪称传世,逼得杜枢机不得不告饶。
至此,杜枢机捐出三十五万石粮谷,活了黄河两岸百万饥民。
更难得的是悲秋客还不居功,当场对着杜枢机躬身到地,谢他赈济百姓的恩德。
杜枢机因此也名扬天下。
似悲秋客此等人物,降于一国,便是一国之祥瑞。
可叹此等英雄、风流人物,竟不生在我秦国……”
说书人口齿伶俐,词句清晰,先是道个引子,又开始详细讲悲秋客种种离奇经历的细节。
当然,事件是真,细节编造之处,竟达十之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