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我,未来诸葛亮 > 第462章 硅麦共生法

第462章 硅麦共生法(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兼爱城的双日交替进入第107个循环时,二号穹顶农业区的粟麦田突然成了焦点。自“启明”号反重力城市完成36Hz能量校准(第四百六十一章“太极螺旋解译”),兼爱城的碳硅能量循环进入稳定期,《大同鼎》的螺旋符号每日以36:72的频率共振,将青金色的能量波洒向殖民地的每个角落。没人料到,最先对这股外星能量产生剧烈响应的,竟是二号穹顶那片种植了87天的粟麦。

李素是在半人马历454日清晨发现异常的。她穿着生物防护服走进穹顶时,晨露正从麦穗上滑落,却在接触到地面的瞬间凝结成细小的硅晶——这不是星尘菌的正常分泌物(第四百五十七章“蒜菌硅壤共生”中为蓝绿色黏液),而是带着金属光泽的八面体晶体。更诡异的是,粟麦的秸秆表面浮现出与《大同鼎》螺旋符号完全一致的纹路,左旋36°、右旋72°的夹角在阳光下闪烁,与地脉舱的青铜巨鼎形成跨空间共振。

“生物扫描仪显示异常!”李素的指尖在腕戴式监测仪上滑动,屏幕上的粟麦三维模型被红色热点覆盖:麦穗的颖壳中,硅元素含量从0.3%飙升至17%;根系网络与星尘菌的菌丝体缠绕成太极形,菌丝尖端的量子蛾图腾(第四百五十八章“蚕茧可逆编码”)正以8.7Hz的频率振动;最令人心惊的是,每株粟麦的秸秆螺旋纹路都在同步闪烁,闪烁频率与“启明”号能量核心的36Hz输入频率完全一致。

“这是……硅基化变异?”跟在身后的农业助理小林突然后退一步,防护服的面罩撞上了旁边的反重力支架,发出“哐当”一声脆响。他的脸色惨白,指着一株麦穗——颖壳裂开的缝隙中,竟嵌着一颗微型螺旋符号,青光流转,像缩小了千万倍的《大同鼎》裂纹符号(第四百六十章“共生阈值裂纹”)。

李素的瞳孔骤然收缩。她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摘下一株变异粟麦,麦穗在指尖轻颤,硅晶颗粒摩擦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像极了《大同鼎》的低频共鸣。生物扫描仪的深度分析结果弹出:**“星尘菌活性异常升高至92%,其硅基代谢产物通过根系导管侵入粟麦维管束,与碳基细胞形成‘硅碳共生体’。风险:硅晶过度沉积将导致麦穗硬化,不可食用;秸秆木质化加剧,可能引发穹顶生态链崩溃。”**

“星尘菌被符号能量激活了……”李素的声音发颤,她想起三天前诸葛青阳的警告:“太极共振的能量场会渗透殖民地的每一个碳硅节点。”(第四百六十一章)当时所有人都关注反重力城市的能量校准,没人想到最脆弱的农业区会成为第一个“共振点”。她的目光扫过穹顶中央的量子釉天窗——那里正投射下《大同鼎》的能量光斑,螺旋符号的影子恰好落在粟麦田的中央,形成一个直径10米的能量漩涡。

“李医生!”通讯器突然响起张岚的声音,带着急促的电流声,“‘文昌’号的硅基森林模块检测到异常能量流!与二号穹顶的星尘菌共振频率相同,都是8.7Hz!再这样下去,整个兼爱城的硅基生物都会被激活!”

李素猛地站起身,防护服的头盔撞在身后的培养架上。她看着眼前这片闪烁着青光的粟麦田,突然想起帆布包里那本泛黄的《齐民要术》——那是出发前地球农业科学院赠予的数字古籍,此刻正安静地躺在生物监测仪的侧袋里,封面上“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的烫金大字,仿佛在向她发出无声的召唤。

地脉舱的临时实验室里,《齐民要术》的全息投影与粟麦变异数据并置在青铜案上。李素的生物监测仪悬浮在中央,投射出星尘菌的活性曲线——在36Hz能量场的刺激下,曲线像陡峭的山峰,从正常的65%飙升至92%,而硅晶沉积速率则呈指数增长,24小时内即可达到20%的危险阈值。

“必须抑制星尘菌的过度繁殖。”金敏智的外骨骼接触层接入农业数据库,她的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舞,外骨骼的关节处闪烁着量子比特的蓝光,“方案一:喷洒硅基抑制剂,但会破坏现有的蒜菌共生系统(第四百五十七章);方案二:切断穹顶的能量供应,但会导致反重力支架失稳,整个穹顶可能坍塌。”

“都不行。”李素的手指划过《齐民要术》“种谷篇”的全息页面,“顺天时,量地利”六个字在她眼前放大,“星尘菌是硅碳共生的关键(第四百六十章),不能杀;能量场是文明存续的基础(第四百六十一章),不能断。我们需要的是‘调控’,不是‘消灭’。”她突然停在一段记载上:“‘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不可易也。’星尘菌的活性变化一定与环境节律有关,就像地球上的作物遵循四季规律。”

“环境节律……温度?”陈墨的帆布包“啪”地掉在案边,她刚从道器之墟带回的《泛胜之书》竹简散落出来,其中一卷“区田法”恰好与《齐民要术》的“种谷篇”重叠。她的防风镜后的眼睛亮了起来,指着星尘菌的活性曲线:“你看,曲线的峰值出现在双日当空时(日间温度150℃),谷值在双日沉落时(夜间温度-150℃)!温度每升高100℃,活性提升12%!”

李素的呼吸骤然急促。她调出二号穹顶的温度日志——日间最高150℃(量子釉天窗聚光),夜间最低-150℃(散热系统全开),星尘菌的活性波动与温度变化完全同步!“是温度!星尘菌的硅基酶在高温下活性激增,低温下休眠!”她猛地将《齐民要术》翻到“耕田篇”:“‘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趣时’就是顺应天时,我们可以利用昼夜温差调控星尘菌活性!”

“昼夜调控法?”王磊的螯状爪突然搭在案边,改造者代表的银色触须缠绕上粟麦的秸秆,触须尖的传感器弹出实时数据:“日间150℃时,硅晶沉积速率0.8%/小时;夜间-150℃时,速率降至0.1%/小时。如果能在夜间进一步抑制,日间促进硅晶转化……”

“用改良型草木灰!”李素打断他,生物监测仪瞬间切换到物质数据库,“地球传统草木灰含钾、钙等碳基元素,我们加入硅基催化剂(从硅晶虫外壳提取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第四百五十六章),制成‘硅碳复合灰’。日间高温时施加,草木灰中的碳基酶促进硅晶转化为可吸收的有机硅,钙元素增强秸秆韧性;夜间低温停止灌溉,让星尘菌处于‘半休眠’状态,减少硅基代谢产物。”

张岚的通讯器传来电流声:“温度调控没问题!‘文昌’号的余热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到穹顶加热系统,夜间散热片功率提升30%,确保温度稳定在-150℃±2℃。但硅碳复合灰的制备需要48小时,星尘菌的活性已经92%了……”

“我们等不起。”李素抓起防护服,冲向实验室外,“小林,立刻采集星尘菌样本,做低温抑制模拟实验;陈墨,帮我调出《齐民要术》所有与‘粪泽’相关的记载;王磊,改造者团队能不能帮忙制备草木灰?需要10吨干燥秸秆和500公斤硅晶虫外壳粉末!”

“保证完成!”王磊的螯状爪重重砸在案上,银色触须因激动而直立,“改造者的触须能精准分离硅晶虫外壳,效率是机械粉碎的3倍!”

李素的脚步顿了顿,回头看向青铜案上的《齐民要术》。全息投影中,“顺天时,量地利”的字样与粟麦秸秆的螺旋纹路重叠,形成奇妙的共振。她突然想起出发前导师说的话:“农业的本质,是与天地商量的艺术。”此刻,她要商量的,不仅是地球的天地,还有这颗星球的硅基法则。

接下来的48小时,兼爱城的农业团队与改造者团队陷入了疯狂的协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