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重生六零:原始森林任我行 > 第577章 神碑再降滇南

第577章 神碑再降滇南(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时间一晃,又来到了1969年深冬,神鼎空间内的石山群顶峰覆着一层薄雾,凛冽罡风卷着石屑掠过墨黑岩体,发出细碎的“簌簌”声。

赵国强悬浮于一块高逾十二米的巨石前,目光凝重——这块质地如钢的岩体,将成为预警云南通海地震的关键。

他心中念头转动,脑海中清晰浮现出前世通海地震的惨状:条生命消逝、人受伤、500多万间房屋倒塌,曲江断裂带裂开的巨缝吞噬着家园……这些记忆如烧红的烙铁,让他攥紧了拳头。

“既然自己清楚的知道这件事情会发生,那就绝不能让悲剧重演。”

赵国强轻声自语,意念骤然凝聚。无形的空间切割之力如最锋利的刻刀,瞬间贴紧巨石表面游走。

“嗤啦——”石屑如碎玉般簌簌坠落,切口平滑如镜,一面九米九高、三米三宽厚的碑体轮廓迅速成型。

他又调动空间之力化作细磨,将碑面打磨得光可鉴人,连石纹深处的尘垢都被涤荡干净,碑体稳稳矗立在罡风中,如一尊守护苍生的石神。

随后,赵国强调制出暗红如凝血的顶级朱砂——以空间石髓混合矿物颜料制成,能历久弥新,更显威严。

他意念流转间,朱砂如活物般在碑面游走,一笔一划刻下精准预言:“吾乃李耳,观地脉异动,预知一九七零年一月五日凌晨一时零三分,云南省通海、峨山、建水三县交界处,将发七点八级强震。

震源深度约十三公里,震中位于通海县高大公社五街附近,届时屋毁人亡,山体滑坡,地面开裂,灾损惨重。

速迁民众,筑避震之所,违逆者恐遭天谴!”

刻完最后一笔,他轻抚碑面,指尖传来冰凉触感,暗红字迹深深渗入石缝,在罡风中泛着不容置疑的威慑光泽。

1969年12月5日清晨,…………的广场上空,突然裂开一道数米宽的空间裂缝。

“轰!”九米九高的石碑轰然坠落,砸在冻土上震出蛛网般的裂纹,烟尘弥漫间,碑面朱砂字迹在晨雾中格外醒目。

最先发现石碑的是晨练的老茶客张大爷,他提着鸟笼刚走到广场,就被巨响吓得瘫坐在地,待看清碑上“李耳”二字和地震预言,瞬间惊出冷汗:“又是太上老君的神碑!送粮、……洪水、地震的那位又显灵来救我们了!”

呼喊声迅速传开,半个时辰内,广场被围得水泄不通。

识字的中学教师王长春踮脚念出碑文,声音因激动而发颤:“通海、峨山、建水要地震!七点八级!还精确到了凌晨一点零三分!”

人群瞬间炸开,有人攥着衣角发抖:“七点八级?那不是要把房子都震塌?”

也有听说过其他地震预言的老人,当即跪倒在地:“老君保佑!快通知通海的亲戚搬家!”

消息像野火燎原,当天就传遍云南各地,通海县高大公社的村民们更是人心惶惶——不少人连夜收拾行李,扛着粮袋往山外走,嘴里念叨着“老君预言,灵验无比,谢谢老君 预警,让我等避过灾劫”。

石碑拓片当天午后就被紧急送往…………。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手指敲击着拓片上“七点八级地震”的字样,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通海这地方,人口稠密,又是山区,真要是地震来了,后果不堪设想!”

“可现在离地震只有一个月了,转移几百万人谈何容易?”

分管民政的副部长急得直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晃出了水,“通海、峨山、建水三县有上百万群众,还有大量农田、牲畜,怎么搬?往哪搬?”

“再难也要搬!”

“难道你敢忽视这次神碑预警 ,后果你承担得起吗?”

一位参加过邢台抗震的老将军重重敲了敲桌子,军帽上的红星闪着光,“这几年的那么多次地震,洪水,就是因为提前转移,才实现了零伤亡。

现在神碑给了预警,咱们要是不行动,怎么对得起老百姓?”

争论持续到深夜,最终……拍板:“表面上以‘冬季农田水利建设’名义组织群众转移,私下里启动应急方案。

云南军区调派两个师支援,民政部门连夜调运帐篷、粮食,务必在1970年1月1日前,完成三县所有群众的转移!”

命令层层传达,几乎没有遭遇波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