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收购 服装厂(2 / 2)
陈锦绣的儿子跟风炒股,亏损200万港元,还把家里的房产抵押给了银行,现在工厂资金被挪用,设计师团队因为薪资拖欠已经走了一半,陈美玲的原创设计稿只能压在抽屉里。
- 美华制衣(铜锣湾)
- 优势:在铜锣湾有12家门店,主打欧美风格男士衬衫,设计师团队有3人毕业于巴黎时装学院,设计的衬衫在白领群体里小有名气,去年营收达800万港元,门店客流量稳定。
- 劣势:老板方美玲的丈夫是主要投资人,股灾中炒股亏损严重,跳楼自杀,留下1100万港元的债务,银行已经发出了拍卖通知,门店和工厂随时可能被查封;
更致命的是,设计师团队虽然有名气,但设计稿全是模仿欧洲品牌,缺乏原创性,一旦失去代工订单,就会陷入困境。
- 联丰制衣(新界元朗)
- 优势:规模大,有300名工人,专门做男装批发,东南亚渠道成熟,每月能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发几十万件衬衫、裤子,走的是“薄利多销”路线。
- 劣势:款式极其老旧,没有自己的设计团队,全靠模仿市场上的爆款,面料用的是最便宜的混纺棉布,洗三次就会变形、起球;
利润薄至3%,一旦渠道压价或者原材料涨价,立刻就会亏损。
“服装行业,做代工只能赚辛苦钱,做品牌才能赚长久钱。”考察前,赵国强跟团队强调,“我们要找的,不是一个能立刻赚钱的工厂,是一个能打造出‘香江本土品牌’的胚子——原创设计是核心,本土化是优势,这两点缺一不可。”
第一站,他们去了联丰制衣。
新界元朗的工厂很大,车间里一排排缝纫机不停运转,工人都在赶制一批男士衬衫。
老板拿着一件成品递过来,语气得意:“赵总,您看这衬衫,30港元一件,全港最低价,东南亚的经销商都抢着要。”
赵国强拿起衬衫,摸了摸面料——粗糙的混纺棉布,手感僵硬,领口的走线歪歪扭扭,纽扣还是塑料的,一捏就变形。
“你这衣服,只能卖给低收入群体,而且很容易被更便宜的竞品取代。”
他放下衬衫,摇了摇头,“只拼价格,不拼质量和设计,走不远的。”
离开工厂时,李海波在评估表上标注:“无设计、低质量,放弃。”
第二站是美华制衣。铜锣湾的门店装修得很精致,陈列的男士衬衫剪裁利落,面料也比联丰的好很多。
老板方美玲红着眼圈,领着赵国强参观样品间:“我丈夫以前总说,要做香江最好的男装品牌,可现在……”
她拿起一件条纹衬衫,“这是我们去年卖得最好的款式,模仿的是意大利品牌,卖200港元一件。”
赵国强翻了翻设计师团队的手稿,发现果然全是模仿款——要么是复制欧洲品牌的图案,要么是修改细节后贴牌,没有一张是真正的原创设计。
“方女士,你的门店和渠道都很好,但没有原创设计,就像没有灵魂。”
他语气诚恳,“一旦欧洲品牌自己来香江开店,或者本地品牌崛起,你的优势就没了。”
方美玲沉默了很久,最终点了点头:“您说得对,我现在连保住工厂都难,更别说搞原创了。”
离开美华制衣后,评估表上又多了一个“放弃”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