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广告轰炸(2 / 2)
赵国强指着清单,“告诉林国栋,按员工内部价供应,质量要比市场上的更好。”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不管神农房开、钢铁厂、粮铺、米铺、神农医馆……所有员工的制服,从下个月起全由锦绣制衣生产。
告诉陈锦绣,按不同岗位设计:医馆的护士服要用透气的棉麻,钢铁厂的工人服要耐磨的帆布,粮铺的店员服要耐脏的深色面料,设计费从内部账走,成本价结算。”
消息传下去,各厂的负责人纷纷找上门:
“赵总,我们拍卖行的接待员,能不能做几套锦绣的旗袍当工作服?显得体面。”
“医馆的医生白大褂,能不能让锦绣用抗菌面料做?”
“野味饭店的厨师服,要防火的,锦绣能做吗?”
陈锦绣接到这些需求时,正在设计男士工装系列,当即拍板:“能做!护士服用薄荷棉,医生服用抗菌麻,厨师服用防火棉混纺——正好拓展工装线。”
她带着设计师跑遍各个工厂,记录不同岗位的需求,半个月就拿出了设计稿,光是神农医馆的护士服,就因为“领口低一寸、袖口收半寸”的贴心设计,让护士们赞不绝口。
到了8月发福利的时候,赵国强旗下所有员工都收到了一份“惊喜”:工龄满一年的,发一台南华牌电风扇;满三年的,加发一台电饭锅;管理层则多了一条锦绣制衣的定制衬衫或连衣裙。
钢铁厂的老工人王伯,抱着电风扇回家时,特意让儿子读报纸上的广告:“你看,这风扇是咱们自己厂老板造的,静音、省电,比邻居家的日本货还好用!”
他妻子试穿了厂里发的锦绣连衣裙,摸着棉麻面料说:“这料子比百货公司买的还好,下次给闺女也买一件。”
员工们成了最好的“活广告”。
王伯的邻居看到电风扇好,托他帮忙买一台;医馆护士的旗袍式工作服,被病人问起“在哪里做的”;拍卖行的接待员穿着锦绣旗袍接待客户,客户转头就去门店定制……这种“内部消化+口碑传播”的模式,让南华电器和锦绣制衣的品牌渗透到香江的各个角落。
9月初,赵国强站在《香江快报》的印刷车间,看着印着自家产品广告的报纸从机器上滚下来,又听李海波汇报:“南华电器的东南亚订单突破3万台,锦绣制衣在新加坡的门店签约了,下个月就能开业。”
他拿起一份刚印好的报纸,头版的南华电器广告旁,刊登着一篇读者来信,是个家庭主妇写的:“用了南华电饭锅,早上出门放米放水,中午回家就有热饭吃;
穿了锦绣的棉麻裙,买菜做饭都舒服——感谢赵老板,让我们在艰难的日子里,也能用上好东西、穿得体面。”
赵国强笑了。他知道,广告能造势,内部循环能稳根基,但真正让实业扎根的,是老百姓的认可。
当南华电器的“自动煮饭保温”走进千家万户的厨房,当锦绣制衣的棉麻面料贴紧普通人的肌肤,这场在股灾中种下的实业种子,就已经开始发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