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重生六零:原始森林任我行 > 第595章 广告轰炸

第595章 广告轰炸(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973年7月,香江的雨淅淅沥沥下了整月,如同股灾带来的阴霾挥之不去。但《香江快报》的报亭前,却总排着长队——这份由赵国强控股的报纸,凭借着一本又一本从未出现过的精彩连载故事,一直稳居全港销量第一,日均发行量突破15万份以上,比第二名多出整整5万份。

这天清晨,报亭老板刚拆开报纸,头版右上角的巨幅广告就吸引了路人目光:南华电器的新款电饭锅占据了半版篇幅,照片里,冒着热气的米饭从电饭锅中盛出,旁边用加粗字体写着“饭熟自动断电,8小时恒温保温——南华牌电饭锅,香江人自己的放心家电”,下方还标注着零售价120港元,比日本货便宜30%。

“这广告打得真醒目!”一个家庭主妇拿起报纸,指着广告里的细节,“你看,还能防干烧,我家那口子总忘关火,这个正好用。”

报亭老板笑着递过一份:“今天的家电专版更详细,赵老板把南华电器的生产线都拍下来了,从电机到内胆,全是真材实料。对了,后面还有锦绣制衣的新款式,听说香港小姐都在穿。”

这正是赵国强的手笔。他深知媒体的力量,尤其在信息闭塞的70年代,报纸是市民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

《香江快报》的广告位被他重新规划,头版右上角、中缝通栏、家电专版,全成了南华电器和锦绣制衣的“主场”,而且广告内容从不空谈,全是实打实的细节:

南华电器的广告里,不仅有产品照片,还有拆解图——展示自动断电的温控芯片、防干烧的传感器、静音电风扇的降噪电机,甚至附上了香港理工大学的能耗测试报告,证明其比日本货省电15%。

“用三个月省下的电费,就够买个新锅”的 slogan,更是精准戳中了市民的省钱心理。

锦绣制衣的广告则走温情路线,整版刊登陈美玲设计的改良旗袍,模特穿着靛蓝棉麻旗袍走在维多利亚港边,配文“一针苏绣藏韵味,半尺棉麻纳清凉——锦绣制衣,让香江女性穿得自在又体面”。

广告里还详细介绍了面料:“采用新界农场种植的有机棉,经18道工序纺织,柔软透气不缩水”,连盘扣的编织工艺都配了步骤图,让市民看得明明白白。

“广告不是喊口号,是让人家知道你好在哪里。”

赵国强在《香江快报》的编务会上说,“南华的优势是技术,那就把专利证书、测试报告亮出来;

锦绣的优势是设计和面料,那就把工艺细节、面料来源讲清楚。

老百姓的钱袋子紧,但愿意为‘值当’的东西花钱。”

连续不间断的密集宣传,效果立竿见影。

南华电器的门店里,经销商拿着报纸来进货,单月订单量从5万台飙升到8万台;

锦绣制衣的旺角门店,每天都有顾客拿着报纸找“香港小姐同款旗袍”,店员不得不挂出“现货售罄,接受预订”的牌子。

更妙的是赵国强布下的“内部循环”棋局。

这天,神农房开的总经理拿着一份清单找到赵国强:“赵总,咱们在建的三个楼盘样板间,需要采购200台电风扇、100台电饭锅,还有员工宿舍的电器,要不要改用南华电器的?”

“以前我们没有自己的电器,只能购买别人的货,现在我有了自己的电器公司,当然要全用南华电器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