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对峙洛河(1 / 2)
在攻克宜阳后,义军沿着洛河而下,击溃自洛阳而来的援兵,一路直接打到洛阳城下,洛阳城中富户百姓纷纷自孟津渡口北逃,结果导致孟津渡口阻塞,自黄河以北来的清军援兵难以进入洛阳,后来恭亲王在曾国藩的建议下,严禁百姓逃离洛阳,曾国藩甚至亲自于孟津渡口处死了百姓数百人,无论是老弱还是妇孺,甚至为了震慑,连刚出生的婴儿都没有放过,这导致百姓都称其为“曾剃头”。
之后,曾国藩又直接在洛阳城内当中处死了几百名百姓和几十名逃兵,将他们剥下人皮后挂在城门和高楼处,以此震慑城中百姓。
之后,曾国藩强行征收壮年百姓入伍,每十人里清兵占四人,壮丁占六人,且其中必定安插一到两名或清廷死忠,或那些恶贯满盈的侩子手和兵痞,同时让他们相互举报,以此保证疯狂扩充兵力的同时避免士兵哗变。
更狠的是,在曾国藩的建议下,清军将那些壮丁和军士的家属给聚集看守起来,美其名曰进行保护,逼迫清军和壮丁死战。
在曾国藩的血腥手段下,迅速压下来不稳定的军心,使得洛阳城内有了十多万兵员,虽然这些十之八九是没有打过仗的壮丁和新兵,但做炮灰总是够的。
而在这个过程里,义军忙着横扫洛阳外围,在这个过程里义军也尝试派人随着那些溃兵和难民混进洛阳城内,但是难度很大,因为义军哪怕是女兵,其体格都比一般的清军强壮许多,精神头也是十足,一眼就能看出来了,偶尔混进去几个侦查的,也只能潜伏起来。
杨金娥于是全力扫清洛阳以西,并派遣骑兵师去攻打孟津,截断黄河以北清军救援洛阳之通道,与其守军大战一场,攻占孟津渡口,以炮火封锁孟津。
此时,各路清军援兵陆续赶到,因清廷之摄政王也就是恭亲王被围困于洛阳,于是这些清军还算是卖力,但均被义军击退,于是纷纷在洛阳城外扎营与义军对峙。
杨金娥一面打击各路援兵,一面命令第九师等部队试探性的发起攻势,但却发现洛阳城城池坚固,光城墙厚度就达到十多米,高度近20米,义军拿炮火轰了一天,迟迟没有炸开口子,且清军也已经学聪明了,但义军进行炮击时就躲起来,炮击结束再上城墙防守。
在城外,挖了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引洛河之水灌注,可以说是城高池深了。
此时,义军炮弹和火药消耗了六成,子弹消耗了三成,又没有携带云梯等巨型攻城设备,想要一举攻破洛阳,实在是有些为难。
实际上,打西安的时候,义军是靠连番血战将清军士气压垮,导致陕甘总督等弃城而逃,从而捡了个便宜,但遇到西安、洛阳、两京这样的巨城,想要破城实在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杨金娥于是驻守宜阳,派兵安抚各地百姓,主要开始围城打援,等待后续的粮草和军械到达。
清军各路赶到的援兵,大多不是义军对手,被迫停留在洛阳以南数十里的地方,合力之下与义军形成对峙,黄河以北的清军也不敢贸然渡过孟津渡口,清军众将选择隔岸观火,等待后续部队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