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汉障不臣土 > 第266章 博弈术

第266章 博弈术(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一幕: 秦宫处

长安城前秦皇宫,虽已是深夜,太极殿东堂依然灯火通明。

年轻的秦王苻坚,披着一件貂皮大氅,正伏案批阅奏章。

烛光摇曳,映照着他棱角分明的脸庞,眉宇间虽带着疲惫,眼神却依然锐利有神。

堂内温暖如春,与殿外凛冽的寒风,形成鲜明对比。

四角的青铜兽炉中,上好的兰香炭静静燃烧,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陛下,夜已深了,该歇息了。”内侍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苻坚头也不抬,朱笔在竹简上勾画。

“还有几份紧急军报,看完便歇。你去让人准备些羹汤来。”

“是。”内侍躬身退下。

苻坚揉了揉太阳穴,继续阅读,来自各地的奏报。

自他通过政变,取代暴君苻生登基以来,几乎日日如此勤政。

朝廷初立,内有宗室不稳,外有强敌环伺,丝毫不敢懈怠。

殿门轻声开启,一阵冷风,随之卷入。

苻坚不悦地抬头,却见一人披着满身风雪走了进来,不是内侍,而是丞相王猛。

“景略?这么晚了,有何急事?”苻坚惊讶地问道。

王猛通常不会,在深夜不经通报,直接入宫。

王猛神色凝重,走到案前,从怀中取出一物,放在苻坚面前的案几上。

那是一块暗红色的玉佩,形状不规则,边缘锐利,在烛光下泛着幽暗的光泽。

“这是?”苻坚疑惑地拿起玉佩,入手冰凉,质地非凡,显然不是凡品。

他仔细端详,发现玉佩表面,有些难以辨认的纹路,似乎曾被摔碎过。

“陛下可还记得,石虎的‘血玉麒麟’?”王猛低声道。

苻坚闻言,手微微一颤,玉佩差点脱手。

他当然记得,羯赵暴君石虎,最珍爱的宝物之一,据说来自西域。

通体血红,被雕成麒麟形状,象征着石虎的权威与残暴。

“这是...那麒麟的一部分?”苻坚的声音,不由自主地压低了。

王猛点头:“正是,据来使说,冉闵起兵时,将此玉摔碎,以示与羯赵决裂。”

“大部分碎片都已丢弃,只留此一块在身边,警醒自己勿忘初心。”

苻坚凝视着手中的碎玉,久久不语,他能想象那场景。

冉闵那个,被称为“武悼天王”的男人,将象征石赵暴政的血玉麒麟,狠狠摔碎。

碎片四溅,如同他与胡人政权,彻底决裂的决心。

“来使何在?”苻坚终于问道。

“在臣府中暂歇,此人名叫墨离,是冉闵的心腹谋士。

穿越慕容氏的重重防线而来,九死一生。”王猛道,“他带来冉闵的口信…”

“今日援手,他日必报,若冉闵得存,关东之地,愿与大秦共分之。”

苻坚猛地抬头,眼中精光一闪:“好大的口气!”

“他如今自身难保,竟还敢许诺,分土封疆?”

王猛平静地说:“正因自身难保,才需重诺相许。陛下,这是难得的机会。”

苻坚站起身,在堂中踱步。貂皮大氅拖在地上,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冉闵如今,形势如何?”他忽然问道。

“据来使说,冉军突围后,仅存不足两万人。”

“困守太行山中,粮草将尽,伤兵满营。”

“慕容云紧追不舍,慕容恪大军,也在回师途中。”

“若无外援,覆灭只是时间问题。”王猛禀报道。

苻坚停下脚步,望向窗外。长安城的灯火在寒夜中明灭,更远处则是无尽的黑暗。

“陛下,”王猛继续道,“冉闵虽处境艰难……”

“但其人勇武非凡,在汉人中威望极高。”

“若能得存,必是慕容燕国心腹大患,这对我们而言,有利无害。”

苻坚转身,目光如炬:“你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援助冉闵?”

“不是无偿援助,而是一场交易。”王猛嘴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用我们暂时富余的粮草兵仗,换取将来,在关东的话语权。”

“即使冉闵,最终失败,我们也损失不大。”

“但若他成功立足,前秦便将不费一兵一卒,获得东出的跳板。”

苻坚沉思良久,缓缓道:“但冉闵以杀胡闻名,手段酷烈。”

“我们若助他,恐失羌、氐诸部之心……”

王猛摇头:“陛下多虑了。政治无非利害二字。”

“诸部首领若知此举,可削弱慕容氏,只会暗中称快。”

“慕容燕国近年来日益强盛,已成关中心腹之患。”

苻坚走回案前,拿起那块血玉碎片,在手中把玩。

“让朕想想……,明日早朝,议一议此事。”

王猛微微躬身:“陛下圣明。但请速决,冉闵军恐怕撑不了多久。”

苻坚点头:“朕明白。你先回去,好生款待来使,但勿让他与外人接触。”

“臣遵旨。”王猛行礼告退。

苻坚独自站在殿中,手中的血玉碎片,冰凉刺骨。

他仿佛能从中感受到,冉闵的决绝与勇武。

也能感受到,中原大地上,无尽的杀戮与鲜血。

“武悼天王...”他轻声自语,眼神复杂。

第二幕: 朝堂争

次日清晨,前秦皇宫太极殿,百官依序而入,分列两侧。

氐族贵族与汉人官员,各自成群,界限分明。

朝堂上的气氛,有些微妙,显然已有风声传出。苻坚端坐龙椅,面色平静。

王猛立于文官首位,眼观鼻,鼻观心,仿佛一切与他无关。

例行朝议后,苻坚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昨日,有客自河北来,带来冉闵的消息。”

朝堂上顿时一阵骚动,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苻坚继续道:“冉闵如今困守太行,粮草将尽,遣使求援,诸卿以为如何?”

话音刚落,一位氐族老臣,立刻出列反对。

“陛下万万不可!冉闵以杀胡立名,手段残忍,与我大秦非是一路。”

“若援助此人,恐寒了国内,诸胡部族之心!”

随即有几位氐族大臣附和:“是啊陛下…”

“冉闵凶名在外,乃天下公敌,大秦岂可与之交往?”

这时,一位汉人官员出列反驳:“此言差矣!”

“冉闵虽手段酷烈,然其反抗暴虐,保护汉民,乃汉家英雄。”

“大秦若施以援手,必能收获中原汉民之心。”

又一位大臣补充道:“冉闵与慕容燕国为敌,正是牵制慕容氏的最佳人选。”

“助冉闵,便是削弱慕容氏,对我大秦有百利而无一害。”

朝堂上,顿时分为两派,争论不休。

氐族贵族多持反对态度,担心援助冉闵,会损害前秦在胡人中的声誉。

汉人官员则多支持援助,认为这既能削弱慕容氏,又能收买汉人之心。

苻坚静听各方言论,不置可否。

忽然,一个洪亮的声音,压过了所有争论:“臣有本奏!”

众人望去,竟是新任龙骧将军姚苌。他乃羌族首领,在前秦朝廷中地位特殊。

姚苌大步出列,朗声道:“陛下,冉闵杀胡,确有其事。”

“然其所杀多为羯赵残暴之辈,于我等羌氐之族并无仇怨。”

“相反,慕容氏近年来扩张迅速,已威胁我关中安全。”

“臣以为,援助冉闵牵制慕容氏,乃明智之举!” 这番话出人意料。

姚苌身为羌人,竟支持援助以杀胡闻名的冉闵,令许多氐族贵族大跌眼镜。

王猛嘴角微不可察地扬起,他前夜已秘密拜访姚苌,陈说利害。

终于说服这位羌族首领,在朝堂上发声支持。

苻坚看向王猛:“丞相有何高见?”

王猛出列,从容不迫:“陛下,诸公所言皆有道理。”

“然政治之道,非黑即白者少,权衡利害者多。”

“冉闵确以杀胡闻名,然细究其所杀,多为石赵残部,于我等并无损害。”

“反之,慕容燕国日益强盛,已成心腹大患。”

他顿了顿,环视朝堂,继续道:“援助冉闵,有三利…”

“一可牵制慕容氏,使其无力西顾。二可收获中原汉民之心,为将来东出奠基。”

“三可示天下以大秦胸襟,连冉闵这等人物亦能容之。”

朝堂上一片寂静,众人都在消化,王猛的话语。

“然则,”王猛话锋一转,“援助亦需有度。”

“臣以为,可提供粮草兵仗,助冉闵暂渡难关,但不必直接出兵。”

“如此,既全其性命,又不过度介入河北战事。”

苻坚点头:“丞相思虑周详,那么冉闵以何相报?”

王猛道:“冉闵许诺,若得存,关东之地愿与大秦共分之。”

“臣以为,可要求更具体的保证…”

“比如,其麾下部分精锐的指挥权,或关键城池的共治权。”

朝堂上又是一阵议论,这时,一位老臣忧心忡忡地道:“陛下,冉闵勇武过人…”

“若得其喘息之机,恐成第二个慕容氏,反为大秦之患啊!”

王猛立即回应:“正因冉闵勇武,才更应此时施恩。雪中送炭,远胜锦上添花。”

“如今冉闵身处绝境,我等援手,他必感恩戴德。”

“若待其势大再交往,反为不美。”

苻坚沉思良久,终于开口:“诸卿之言,朕已明了。”

“援助冉闵,确有利于大秦。然具体如何施行,还需斟酌。”

他看向王猛:“丞相,此事由你全权负责,务必办妥。”

“臣领旨!”王猛躬身道。朝会散去,百官各怀心思离去。

王猛正要走,内侍前来传话:“丞相留步,陛下有请。”

第三幕: 密室策

皇宫深处,一间不起眼的偏殿内,苻坚与王猛对坐。

案上摆着,简单的酒食,殿内别无他人。

“景略,朝堂之上,朕未尽言。”苻坚亲自为王猛斟酒,“援助冉闵,朕有一虑。”

王猛恭敬接过酒杯:“陛下所虑,可是冉闵若得势,恐难驾驭?”

苻坚摇头:“非止于此。朕所虑者,民族之争也。”

“大秦境内,氐、羌、汉、羯诸族杂处,朕欲以仁德化之,使诸族和睦共处。”

“然冉闵以杀胡立名,若大秦与之交往过密,恐国内诸胡部族不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