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汉障不臣土 > 第273章 蜀兵出

第273章 蜀兵出(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一幕: 巴山雨

成都皇城,夜色深沉,雨水敲打着宫殿的琉璃瓦,发出清脆的声响。

大殿内烛火摇曳,映照出李势,苍白而亢奋的面容。

这位成汉皇帝,正沉浸在东征的美梦中,对殿外百姓的苦难,充耳不闻。

“陛下,三军已整备完毕,只待圣旨便可东出。”

宰相解思明躬身禀报,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李势猛地从龙椅上站起,眼中闪着,狂热的光芒。

“好!好!天命在我,东出必捷!传朕旨意,明日卯时,祭旗出征!”

殿内群臣,面面相觑,无人敢直言劝谏。

谁都知道,自从李氏宠信佞臣王嘏以来,朝中敢言者非死即贬。

不久前,尚书郎费黑就因劝谏东征,而被下狱拷打,至今生死不明。

解思明暗自叹息,只得领旨:“臣遵旨。”

退朝后,解思明独自在相府徘徊,夜不能寐。

他深知东征的风险,成汉虽据蜀中天险,但国力远不如东晋。

且冉闵新近南下,荆州局势复杂,贸然东出恐陷两线作战。

更让他担忧的是军心士气,李势暴虐,将士多畏而非敬。

加上连年征战,百姓困苦,军中粮草不济,士兵怨声载道。

“相爷还在为,东征之事忧虑?”一个声音从暗处传来。

解思明抬头,见是将军李奕,悄然来访。

“是李将军啊。”解思明苦笑,“陛下执意东征,我等为臣者,唯有尽力而为。”

李奕压低声音:“相爷可知,军中粮草仅够半月之用?”

“且士兵多为强征而来,士气低落。如此东征,无异以卵击石啊!”

解思明默然,他何尝不知这些?

但李势被王嘏等人蛊惑,一心想做“东出之主”,根本听不进劝谏。

“为今之计,唯有尽快取胜,以战养战。”解思明无奈道,“但愿天佑大成。”

李奕欲言又止,最终化作,一声长叹。

与此同时,皇宫深处,王嘏正在向李势进谗言。

“陛下,丞相似乎对东征,有所保留啊。”王嘏阴险地说。

“臣还听说,他与东晋使者,有过秘密接触...”

李势顿时警觉:“什么?解思明敢通敌?”

王嘏忙道:“臣不敢妄断,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陛下亲征后,成都防务,还需心腹之人掌管。”

李势点头:“爱卿所言极是,朕命你为留守大都督,总揽朝政,监国摄政!”

这正是王嘏的目的,他立即跪地谢恩:“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二天清晨,成都郊外,大军集结。

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八万成汉军列阵以待,旌旗在雨中低垂。

士兵们衣衫褴褛,面带菜色,许多人是被强征来的农夫。

手持简陋的武器,眼中满是,迷茫和恐惧。

李势登上高台,举行祭旗仪式。

他身穿金甲,外披红袍,手持宝剑,看上去威风凛凛。

但浮肿的眼袋和苍白的面色,暴露了纵欲过度的痕迹。

“天命在朕,东出必捷!”李势高声呐喊,声音在雨水中,显得有些虚弱。

台下响应,稀稀拉拉,显然士气不高。

祭旗完毕,大军开拔,李势亲自率领中军。

以李奕为先锋,解思明负责后勤,浩浩荡荡向东进发。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大军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速度缓慢。

雨水使道路泥泞不堪,不时有车辆陷入泥潭,士兵们疲惫不堪。

更糟糕的是,粮草供应,很快出现问题。

由于准备仓促,后勤混乱,许多部队出发不久就断粮了。

士兵们不得不采摘野果、挖掘草根充饥,怨声载道。

“照这样下去,不等见到东晋军,我们自己就先垮了。”李奕担心地对解思明说。

解思明苦笑:“我已派人,紧急征调粮草…”

“但蜀中连年征战,府库空虚,百姓贫苦,恐难以为继啊。”

李奕沉默片刻,突然道:“相爷,若事不可为,当以保全,将士性命为重。”

解思明深深,看了他一眼,没有回答,但眼神中有了决断。

十日后,成汉军终于出蜀入楚,抵达巴东地区。

这里已是,东晋疆域,村庄相对富庶。

李势立即下令:“就地取粮!敢有抵抗者,格杀勿论!”

这道命令,开启了灾难的序幕,饥饿已久的成汉士兵,如狼似虎地冲进村庄。

抢粮夺食,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原本就对,成汉统治不满的巴东百姓,更是怨声载道。

村庄组织抵抗,但面对正规军,村民们的抵抗如同螳臂当车,很快被血腥镇压。

烽火在巴东大地升起,哭声响彻云霄。

消息很快传到江陵,镇守荆州的东晋名将桓冲大怒。

“蜀虏安敢如此!”立即调集兵力,准备迎战。

与此同时,远在竟陵天门山的冉闵,也接到了消息。

“李势果然东出了。”冉闵看着情报,面色平静,“比预想的还要快。”

墨离分析:“成汉军沿途劫掠,已失民心,但兵力雄厚,有一战之力。”

慕容昭道:“战端一开,受苦的还是百姓。巴东多地已遭兵燹,流离失所者众。”

冉闵沉吟片刻,下令:“加强戒备,但暂不介入。先观其变。”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很快,一个意外事件,改变了冉闵的决定。

第二幕: 烽火天

巴东战事,迅速升级。桓冲不愧是东晋名将,他采取了诱敌深入的策略。

主动放弃一些城池,引诱成汉军深入,然后设伏痛击。

李势初战得利,连下数城,更加骄狂:“东晋军不过如此!传令三军,直取江陵!”

解思明劝谏:“陛下,我军孤军深入,后勤不继,恐中敌人诱敌之计啊!”

李势不以为然:“丞相多虑了!朕观东晋军望风而逃,何足惧哉!”

王嘏的心腹监军,在一旁煽风点火:“丞相莫非畏战?陛下神武,东出必捷!”

李势更加得意,不顾解思明劝阻,催促进军。

果然,成汉军在夷陵一带,陷入桓冲设下的包围圈。

东晋军利用地形优势,四面夹击,成汉军大败,伤亡惨重。

李势仓皇逃出,龙袍都被箭,射穿数个窟窿,狼狈不堪。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李势惊魂未定,喃喃自语。

解思明趁机劝谏:“陛下,我军新败,士气低落,不如暂退蜀中,从长计议。”

但李势不甘失败,反而迁怒于将士:“都是这些废物不尽力!”

“传令,后退者斩!明日朕要亲率禁军,与桓冲决一死战!”

这道严令,引发了更大灾难。

成汉士兵本就士气低落,又惧于军法,竟然发生了,大规模哗变!

一夜之间,上万士兵逃亡,许多人投奔了东晋军。

甚至反过来,带领东晋军,袭击成汉军营。

李势大怒,下令镇压:“杀!给朕杀光这些叛徒!”

成汉军内部,自相残杀,混乱不堪。

桓冲趁机发动总攻,成汉军全线崩溃,四散逃窜。

李氏在禁卫保护下,仓皇西逃,连御玺都丢失了。

就在这混乱时刻,一个意外消息传来,冉闵军突然出动,大军一路南下江陵!

原来,冉闵见成汉军溃败,东晋军也损失不小。

认为时机已到,果断出兵,欲趁乱夺取荆襄。

这个变故,让战局更加复杂。

桓冲面临两难选择,追击溃败的成汉军,还是回防阻击冉闵军?

“冉闵果然狼子野心!”桓冲怒道。

“但李势溃败,不足为患。传令,主力回防江陵,阻击冉闵!”

东晋军主力回撤,给了成汉军喘息之机。李势得以收拢残部,退守巫县一带。

但此时的成汉军,已元气大伤,八万大军只剩三万余人,且粮草尽失,士气低落。

雪上加霜的是,后方传来噩耗,王嘏发动政变,自立为帝,宣布李势为叛逆!

原来,王嘏见李势,东征失败,认为时机已到。

勾结禁军统领,软禁皇室成员,自立为帝。

他还派人散布谣言,称李势已战死沙场,为自己篡位,制造借口。

“逆贼!逆贼!”李势得知消息,气得吐血昏厥。

醒来后,他变得更加偏执,认为所有人都背叛了他,连解思明和李奕都遭到怀疑。

“一定是你们与王嘏勾结!来人啊,给朕拿下这些叛贼!”李势疯狂下令。

亲兵面面相觑,无人动手。大家都明白,此时内讧无异自取灭亡。

解思明痛心疾首:“陛下!当下之急是回师平叛,而非猜忌忠臣啊!”

李奕也道:“臣愿率敢死队为前锋,杀回成都,清君侧!”

在众人的劝说下,李势稍恢复理智,但依然疑神疑鬼。

最终,成汉军决定回师平叛。但前有东晋军阻截,后有王嘏叛军,归路艰难。

更糟糕的是,叛军已趁乱夺取了,巴东多处要地,切断了成汉军的退路。

李势陷入了真正的绝境,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四面皆敌。

与此同时,冉闵军进展顺利,由于东晋军主力,被桓冲调回江陵防御。

荆襄地盘空虚,冉闵军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大片土地。

“天王妙算,成汉与东晋两败俱伤,我军得利。”墨离赞叹。

但冉闵并无喜色:“百姓受苦了,传令各部,严禁劫掠,善待平民。”

这道命令赢得了民心。与被成汉军蹂躏相比,冉闵军的纪律严明形成了鲜明对比。

许多老百姓,主动为冉闵军,提供粮草和情报。

然而,冉闵的仁慈,也带来了问题:部队粮草供应,更加紧张。

“天王,我军粮草,仅够十日之用。”李农担忧地报告。

“若不能,尽快打开局面,恐生变故。”

冉闵沉吟片刻:“是时候与桓冲谈谈了。”

他修书一封,派人送往江陵,提议停战议和,共讨成汉。

桓冲接到信后,陷入沉思。

东晋军虽击退了成汉军,但损失也不小,且冉闵军势头正盛,硬拼未必能胜。

更重要的是,建康朝堂对桓冲久战不决已有微词,王国金等人正想削弱他的兵权。

权衡利弊后,桓冲决定与冉闵,暂时议和。

“可允其请,但需以江为界,互不侵犯。” 一场意想不到的联盟,形成了。

东晋与冉闵暂时停战,共同对付,溃败的成汉军。

消息传到李势耳中,他彻底绝望了。

“天亡我也!天亡我也!”李势仰天悲呼,状若疯癫。

解思明和李奕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决断。

为了挽救,剩下的将士,必须采取非常手段了。

巴东的烽火仍在燃烧,但战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曾经嚣张东进的成汉军,如今成了瓮中之鳖,生死悬于一线。

第三幕: 血染江

巫峡深处,江水湍急,云雾缭绕,残存的成汉军,被困在这片险要之地。

前有叛军阻截,后有东晋军追击,粮草尽绝,士气崩溃。

李势躲在中军大帐中,终日饮酒消愁,时而狂笑,时而痛哭,完全丧失了理智。

“陛下,军中断粮已三日,士兵多以树皮草根为食…”

“甚至...甚至有偷食死者。”解思明痛心禀报,“请陛下,速做决断!”

李势醉眼朦胧:“决断?什么决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