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汉障不臣土 > 第275章 岔路口

第275章 岔路口(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三幕:算乾坤

北方龙城,燕王宫偏殿内,炭火盆驱散了春寒。

却驱不散,慕容恪身上,那股由内而外的冰寒之气。

他站在沙盘前,沙盘上山川城池栩栩如生,应城周边的地形,更是被精细标注。

沙盘旁的一名书记官,正根据最新送达的塘报,用小旗标示着双方态势。

慕容恪的冰晶义眼,死死盯着,代表应城的那座微缩城模型。

义眼的特殊视野中,他能“看到”那小城上空,凝聚不散的血色煞气。

两股正在激烈碰撞的气运洪流,一股赤黑,暴戾而绝望,是冉闵。

一股青黄混杂,虽显慌乱但根基犹存,是东晋。

“王爷,最新战报。”幽影无声无息地出现,呈上一卷细帛。

“冉闵连日猛攻应城西门,伤亡逾五千,仍未破城。”

“守将桓石虔抵抗顽强,城中守军伤亡亦重,但士气尚可。”

“魏军粮草似乎已见底,董狰的黑狼骑在应城周边村镇,进行了更残酷的扫荡。”

慕容恪面无表情,只是冰晶义眼中的冰晶,似乎凝结得更快了些。“东晋援军呢?”

“谢玄所率北府兵已过合肥,但主力仍在集结,抵达应城战场,还需至少十日。”

“桓冲水军已出江陵,但汉水水缓,逆流而上,速度不会太快。”

“另外,建康方面,谢安派出的使者,已出发前往我军营,预计不日将至。”

“使者?”慕容恪嘴角,勾起一丝冷笑,“是来求援,还是来警告?”

“观其国书副本,言辞倨傲,既斥责冉闵为天下公敌……”

“又暗示我大燕,不得趁隙南下,颇有……虚张声势之意。”

“虚张声势……”慕容恪重复了一句。

左眼目光落在沙盘上,代表黄河的蓝色丝带上,“慕容泓那边怎么样了?”

“慕容泓已按王爷吩咐,陈兵黄河南岸……”

“日夜操练,做出随时可能,渡河南下的姿态。”

“对岸东晋的守军颇为紧张,烽燧日夜不息。”

“嗯。”慕容恪满意地点点头。施加压力,让东晋不敢抽调,太多兵力西援。

同时也能进一步,刺激建康朝廷的神经,这就是他想要的效果。

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让清冷的空气涌入。

他的“噬简症”,这几日稍有缓解,但大脑依旧时不时,传来针扎般的刺痛。

他需要这寒冷,来保持清醒,冉闵的困境,在他预料之中。

一支缺乏后勤的孤军,深入敌境,攻坚不下,败亡是迟早的事。

但他惊讶于冉闵的韧性,和应城守军的顽强。这场消耗战,比他想象的还要惨烈。

“王爷,我们是否……可以做些什么,加速这个过程?”幽影低声问道。

意思隐晦,比如暗中给冉闵制造点麻烦,或者给东晋传递些关键情报?

慕容恪摇了摇头,冰晶义眼反射着,窗外的光。

“不必。此时插手,若被冉闵察觉,反而可能,激起其困兽之斗。”

“甚至逼他,狗急跳墙,与我军拼命。”

“若被东晋拿住把柄,则我大燕‘讨逆’的大义名分受损。现在,我们只需要等待。”

他回到沙盘前,用手指轻轻点了一下,应城的位置,然后又划过长江,指向建康。

“战争的胜负,往往不在战场之上,而在战场之外。冉闵缺粮,东晋惧内。”

“我们要等的,是应城城破,或是……建康生变。”

他心中盘算着,各种可能性。如果应城被冉闵攻破,虽然魏军能获得喘息之机。

但也势必更加疲惫,且要面对蜂拥而至的东晋援军。

如果应城守住了,冉闵粮尽兵溃,那更是理想的结果。

最微妙的是建康,那些醉生梦死的士族,在持续的压力下,会做出什么蠢事?

比如,逼迫司马曜和谢安求和?甚至……发生内乱?

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时间发酵,而他慕容恪,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他的狼骨右臂渴望鲜血,但他的理智告诉他……

最好的猎人,总是等待猎物自己,流尽最后一滴血。

“传令慕容泓,可以进行一些小规模的渡河骚扰,但严禁与东晋军主力接战。”

“告诉皇甫真,接待晋使时,态度可以强硬一些……”

“暗示若东晋无力平叛,我大燕不介意‘代劳’。”

“但索要的土地,可以暂不提具体数目,看看他们的底线。”

慕容恪下达了,新的指令。“是!”幽影领命,悄然退下。

殿内重归寂静。慕容恪独自立于沙盘前,仿佛一尊冰冷的雕像。

南方的战火,映照在他那只异化的眼眸中,却点不燃丝毫的温度。

他就像一位高明的棋手,冷静地注视着,棋盘上双方的惨烈搏杀。

等待着,落下决定胜负那一子的,最佳时机。

命运的岔路口,对于慕容恪而言,是一条通往,最高猎手位置的隐匿小径。

第四幕:星夜语

应城城外,魏军大营。

夜色如墨,繁星点点,却难以照亮这片,被死亡和绝望笼罩的土地。

营地里篝火稀疏,充满了伤兵的呻吟声、饥饿导致的窃窃私语声。

5巡夜士兵沉重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悲怆的夜曲。

中军大帐内,灯火昏暗,冉闵卸去了,沉重的甲胄。

只穿着单薄的内衫,露出精壮却布满新旧伤疤的上身。

他坐在案前,案上铺着一张,简陋的地图。

旁边放着一碗,几乎能照见人影的稀粥,以及几块硬得能磕掉牙的干粮。

慕容昭悄无声息地走进大帐,手中端着一碗,刚刚煎好的汤药。

她依旧外披鲜卑白狼裘,内着汉人素纱襦裙。

发髻上的半截胡族骨簪,在灯光下泛着幽光。

她的脸色也有些苍白,连日来救治伤员,耗损了她大量的精力。

“陛下,该用药了。”她的声音轻柔,带着一丝疲惫。

她精通医术,这汤药是她特意为冉闵调配,用于安神缓解疲惫的。

但她也知道,药物能缓解身体的疲劳,却无法抚平,心中的焦灼。

冉闵抬起头,看了她一眼,目光中的暴戾稍稍收敛,露出一丝难得的柔和。

他接过药碗,一饮而尽,苦涩的药汁,让他皱紧了眉头。

“阿檀,坐。”他指了指旁边的垫子,慕容昭依言坐下,默默地看着冉闵。

她能感受到,这个男人身上,那股几乎要爆炸的压力。

他是这支军队的灵魂,是所有人的希望。

但此刻,希望之光,正在被现实的残酷,一点点磨灭。

“粮草……还能撑几天?”冉闵的声音沙哑。

慕容昭沉默了一下,低声道:“锱铢姐姐说,若按最低配给,最多……七日。”

“而且,军中已有,疫病征兆,药材也快没了。”

七日!冉闵的心猛地一沉。七日之内,若不能攻破应城,大军必将崩溃。

而看目前的情形,应城城防依旧稳固,桓石虔没有半分,动摇的迹象。

“慕容恪……还在河北按兵不动?”冉闵又问,这个问题他几乎每日都要问一遍。

“嗯,探报无误。他稳坐龙城,毫无南下的意思。”慕容昭答道。

她对自己那位,同父异母的兄长,感情复杂。

她恨慕容部的冷酷,但也深知,慕容恪的可怕。

他的按兵不动,比直接挥师南下,更让人心悸。

冉闵一拳砸在案上,粥碗震得跳了起来。

“他在等!等朕死!等东晋垮!好一个渔翁得利!”

慕容昭没有说话,她知道此刻,任何安慰都是苍白的。

她只是伸出手,轻轻握住了,冉闵那因愤怒而颤抖、布满老茧和伤痕的大手。

她的手冰凉,却奇异地,带来一丝镇定。

“陛下,”她轻声说,“我夜观星象,‘荧惑’愈发靠近‘心宿’,光芒刺目……”

“乱世之兆愈显,但危机之中,亦有一线生机。生机……或在东南。”

“东南?”冉闵目光一凝,“建康?”

慕容昭摇摇头:“星象模糊,难以确定具体方位。但绝非正面强攻应城之路。”

她其实,并无十足把握,星象之说,玄之又玄。

更多是,她结合情报的,一种推断和暗示。

她必须给冉闵,一个新的方向,不能让他在这座坚城下,耗尽最后的力量。

冉闵陷入沉思,放弃应城,转向别处?能去哪里?

东边是广袤的江淮地区,水网纵横,更不利于,骑兵行动。

南下是江陵,桓冲的老巢,防御只会更坚固。

难道真的要如,慕容昭暗示的,冒险直扑建康?

可粮草如何解决?沿途城关,如何突破?

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命运的岔路口,对他来说,每一条都像是,通往悬崖的绝路。

区别只在于,哪一条可能有一根,救命的藤蔓。

他反手握紧了,慕容昭冰凉的手,仿佛要从她那里,汲取力量和勇气。

帐外,夜风呜咽,如同无数亡魂,在哭泣。

帐内,一对乱世中的男女,依靠着彼此微弱的体温,对抗着席卷而来的巨大黑暗。

冉闵望向帐外,南方的夜空,那里是建康的方向,也是未知的深渊。

他的眼中,疲惫、狂躁、犹豫,最终都被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所取代。

“不能再等了……”他低声说,像是对慕容昭,也像是对自己,“必须赌一把!”

赌注,是他和这支军队的生死,乃至整个天下的未来。

命运的岔路口,修罗即将做出,他的选择。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