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基因暗码:血色螺旋 > 第762章 神经烙印

第762章 神经烙印(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孙鹏飞\/程俊杰的(教育意义提炼)视角:

他们将自己完全代入普通观察者的角色,感受着在那一刻做出选择的心理重量。孙鹏飞思考着如何将这种沉浸式体验转化为有效的教学工具,让青少年不是被动听讲,而是主动“经历”并做出自己的道德选择。程俊杰则关注着V的行为,思考着如何更早地识别和干预这种“特权思维”的萌芽。

梁露的(叙事锚定与情感共鸣)视角:

她记录着每一个细节,尤其是虚拟的L维护员脸上那份屈辱与坚持,以及虚拟鲍玉佳站出来时,周围空气中那种无形的、信念的波动。她意识到,真正的叙事力量,源于这种具体情境下情感与价值的共振,而非抽象的说教。

林奉超\/付书云的(规则与后果审视)视角:

他们冷静地评估着事件中规则被破坏的直接代价(L受到伤害)、潜在代价(秩序崩坏的风险)以及后续追责的法律路径。他们思考着,如何让规则的牙齿更锋利,让每一个“V”都明确预见到其行为必然要付出的沉重代价。

马强的(意象与情感捕捉)视角:

他没有接入完全拟真的场景,而是通过一个特殊的“情感共鸣”接口,感受着整个模拟场中流动的集体情绪光谱——从冷漠的灰色,到愤怒的红色,再到勇气迸发时的金色,以及L维护员身上承载的、被践踏的蓝色尊严。这些色彩与情感,在他脑海中交织,化为新的创作灵感。

(三) “烙印”与“锚点”的对抗

当模拟结束,团队成员退出沉浸场景后,一种深刻的共鸣在他们之间建立。这次深度“记忆探针”体验,不仅再次巩固了银行大厅事件作为道德基石的地位,更让它从一个历史记忆,演变为一种活生生的、可供分析、学习和传承的“道德基因”。

基于这次体验获取的数据与洞察,团队加速研发应对“神经烙印”的“精神锚点”技术。

张帅帅和沈舟开始设计“潜意识防火墙”,能够识别并中和那些试图绕过意识检测的隐藏指令。

曹荣荣和鲍玉佳则着手创作一系列富含积极潜意识暗示的内容,如嵌入鼓舞人心叙事的音乐、蕴含协作与尊重价值观的图像,用以对抗那些毒素。

孙鹏飞和程俊杰计划将简化的、安全的“记忆探针”体验引入“新芽”计划的高阶课程,让年轻人在受控环境下经历道德困境,从而在潜意识中刻下健康的“精神锚点”。

(四) 马强的《光谱》与新的预警

马强根据这次体验,创作了名为《秩序光谱》的大型组画。组画描绘了同一个大厅场景在不同价值选择下的色彩演变:从秩序井然的和谐暖色,到特权入侵时的冰冷与混乱的杂色,再到勇气站出来时迸发的、驱散阴霾的强光,最后回归到一种更加深沉、更加稳固的、融入了教训与智慧的秩序之光。

然而,在组画的最后一幅,画面的边缘,一些极其细微的、几乎与背景融为一体的灰色斑点,正试图附着在那些稳固的色彩之上。马强对此的解释是:“光越亮,影子也想变得更狡猾。”

与此同时,魏超的国际线人传来消息:“密拉贝尔信托”资助的某个实验室,在神经语言学与潜意识影响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成果代号正是——“幽灵烙印”。

第七百六十二章,将斗争的层面从意识认知进一步深入到潜意识领域。通过“记忆探针”对银行大厅事件的深度回响,团队不仅强化了自身的“精神锚点”,也找到了对抗新型“神经烙印”攻击的思路与方法。马强的艺术再次预示了挑战的永无止境——当团队刚刚在新的战场上稳住阵脚,更隐蔽、更危险的“幽灵烙印”已然出现在地平线上。守护认知与记忆的战争,进入了比拼谁能更深刻理解与影响人类心灵的崭新维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