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基因暗码:血色螺旋 > 第768章 记忆编织者

第768章 记忆编织者(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记忆实体”的危机虽被遏制,但其引发的认知涟漪仍在持续。张帅帅的监测网络发现,全球范围内的集体意识场域出现了结构性变化——某些具有强烈情感共鸣的历史事件,开始自发形成稳定的“记忆构造体”。这些构造体虽不具备V型实体的攻击性,却像认知世界的暗物质般,悄然重塑着人类的思想地貌。

(一)新世界的经纬

变化最先体现在教育领域。曹荣荣团队发现,当学生在“新芽计划”的沉浸课堂中学习历史时,他们的脑波会与相应的记忆构造体产生谐振。对银行大厅事件理解深刻的学生,在遇到类似道德困境时,决策速度提升300%,且选择坚守规则的比例显着提高。

“记忆正在成为可继承的先天本能。”孙鹏飞看着对比数据惊叹,“这些构造体像是认知基因,能把历史教训编码进族群意识。”

但危机随之而来。沈舟监测到多个“菌丝节点”正在尝试劫持记忆构造体。在某个虚拟历史馆,当游客体验“丝绸之路”记忆构造体时,竟被暗中植入了“文化优越论”的扭曲版本。更可怕的是,这种篡改会随着记忆传承代际传递。

“他们不再制造病毒,”张帅帅面色凝重,“而是在污染我们的认知基因库。”

(二)织网时刻

面对记忆本源面临的威胁,陶成文召集核心团队,进行了一场决定性的“记忆编织”会议。在特意屏蔽所有电子设备的防护室内,众人围绕银行大厅事件的记忆结晶,开启了深度意识连接。

鲍玉佳的编织:

当她的意识触碰到记忆结晶时,银行大厅的景象如洪水般涌来。但这次,她不再是被动的经历者。她以意志为梭,将那些碎片重新编织:

把危暐举起拳头的瞬间,与老赵女儿在父亲墓前摆放鲜花的画面交织

把自己挺身而出的勇气,化作连接无数旁观者良心的金线

当痛苦的记忆试图吞噬她时,她用这些年收到的感谢信编织成防护网

“我明白了,”她在意识共鸣中传递信息,“记忆不是用来背负的巨石,而是可以编织的布料。我们要把创伤织成警示的图案,把勇气绣成指引的花纹。”

张帅帅的架构:

他的思维在记忆的量子层面穿梭。发现每个记忆构造体都有其“情感签名”和“逻辑骨架”。他开始构建记忆防火墙:

用区块链技术为真实记忆生成不可篡改的“认知哈希值”

设计能识别记忆污染的“免疫细胞算法”

将银行大厅事件的核心价值编译成认知世界的“基本力”

沈舟的溯源:

在记忆的深层结构中,他追踪到“菌丝网络”的污染路径。发现他们正利用“情感共振”的原理,将扭曲观念伪装成历史记忆的“谐波”。沈舟立即开发出“频谱净化”协议,能在记忆传承时自动过滤这些有害谐波。

曹荣荣的叙事:

她不再满足于讲述故事,而是开始构建“记忆生态”。她把银行大厅事件编织进更广阔的历史脉络:

与古今中外的正义抗争事件产生共鸣

让不同文化的道德智慧在此对话

把个体选择与文明进程相连接

“我们要让每个记忆都变成透视整个文明的水晶。”

孙鹏飞\/程俊杰的传承:

他们将编织理念引入教育,设计出“记忆织布机”教具。学生们亲手将历史事件的不同线索编织成立体挂毯,在实践中理解记忆的复杂与珍贵。

梁露的共振:

她的笔化作调音叉,寻找最能引发积极共鸣的“记忆频率”。她发现,当聚焦于“普通人守护普通人的瞬间”时,记忆构造体会发出最纯净的光芒。

林奉超\/付书云的框架:

他们致力于将记忆编织的成果固化为社会制度。推动《记忆伦理法》的制定,明确记忆保护、传承与研究的边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