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基因暗码:血色螺旋 > 第775章 数据炼狱

第775章 数据炼狱(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暗河”集团的打击行动虽取得成效,但“Vortex”(危暐)的再次逃脱,如同一根毒刺扎在团队心头。张帅帅的监测网络捕捉到,“Vortex”的信号最终消失在缅北一个更神秘、守卫更森严的区域——被称为“数字炼狱”的KK园区。这里不仅是电信诈骗的终极堡垒,更是人口贩卖、器官交易、乃至新型网络犯罪的试验场,其恶名昭彰,是国际执法力量都难以触及的黑暗核心。

(一) “炼狱”的回响

线索的突破,源于一次悲壮的内部逃亡。一名代号“牧羊人”的前园区“狗推”(低级诈骗员),在经历了非人折磨后,奇迹般地携带内部数据逃出,并通过隐秘渠道将信息传递给了魏超的国际联络人。这些数据,包括内部通讯录、绩效考核表、乃至一些未完全销毁的受害者资料。

在解析这些数据时,沈舟团队不仅确认了“Vortex”在KK园区内担任“金牌讲师”和“剧本研发总监”的角色,更发现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事实:KK园区正在利用从全球各地搜集来的个人数据和社会热点,结合深度伪造和AI情感模拟技术,开发下一代“精准情感诈骗”模型。而“Vortex”凭借其对人性弱点(尤其是贪婪、恐惧、情感缺失)的敏锐嗅觉,在其中扮演了核心角色。

“他将银行大厅里那种精准识别‘可欺凌对象’的能力,‘升华’了。”曹荣荣看着“Vortex”亲自撰写的、充满扭曲心理学洞察的“诈骗圣经”节选,感到一阵反胃,“他现在不是在欺凌一个人,而是在系统性地、工业化地‘欺凌’成千上万个脆弱的心灵。”

(二) “记忆共鸣”的黑暗应用

更令人不安的是,张帅帅在KK园区的服务器残片(由“牧羊人”提供)中,发现了疑似利用“记忆共鸣”原理的痕迹。他们似乎在尝试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集体记忆原型”和情感触发点,用以定制更具迷惑性和感染力的诈骗剧本。例如,利用东亚文化中对“家庭责任”的重视,编织“家人急病需钱”的谎言;利用西方社会对“财务自由”的渴望,设计“加密货币暴富”陷阱。

“他们在尝试给诈骗脚本注入‘文化基因’和‘情感病毒’,让其更具穿透力和‘可信度’。”张帅帅语气凝重,“我们的‘记忆共振’网络旨在连接良知,他们却在试图制造‘欺骗的共振’。”

(三) “深渊凝视”与代价

为了获取KK园区内部更实时、更准确的情报,尤其是关于“Vortex”和其新型诈骗模型的细节,陶成文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魏超提议,启用一个埋藏极深的、代号“烛龙”的内线。但激活“烛龙”风险极高,几乎意味着将其置于必死的境地。

经过激烈的内部争论,出于阻止更大规模社会危害的迫切性,陶成文最终含泪批准了“深渊凝视”行动。

“烛龙”传回的第一批影像和数据,让团队目睹了真正的人间地狱。KK园区内,高墙电网、武装巡逻,被骗来或绑来的“员工”在严密监控下,每天工作超过18小时,完不成业绩就会遭受毒打、电击、关水牢等酷刑。自杀和莫名消失时有发生。“Vortex”在其中,被描绘成一个“优雅的恶魔”,他无需亲自动手施暴,只需用冰冷的语言和精准的业绩压力,就能让整个体系高效运转,并将他人的痛苦视为自己能力的证明。

“牧羊人”的逃亡和“烛龙”的活跃,最终引起了园区的警觉。在一次内部清洗中,“烛龙”身份暴露,英勇就义。他传来的最后一条信息,是一段极其模糊的音频,背景是枪声和怒吼,夹杂着“Vortex”一句清晰的、带着嘲弄的指令:“……把那个‘记忆锚点’的仿冒网站上线,是时候给那些‘正义使者’一点‘惊喜’了。”

(四) “镜像攻击”与银行大厅的亵渎

“烛龙”用生命换来的预警成真。几天后,一个设计与“记忆锚点”官方网站极其相似的钓鱼网站出现在暗网,并开始通过特定渠道传播。网站的核心“内容”,是一段经过深度伪造的、关于“银行大厅事件真相”的“解密视频”。

视频中:

“老赵”被刻画成一个“态度恶劣、故意刁难VIp客户”的刁钻保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