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基因暗码:血色螺旋 > 第777章 毒藤嫁接

第777章 毒藤嫁接(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根”组织的出现,像一丝微光透入密林,但KK园区的阴影依然浓重。张帅帅的监测网络发现,“Vortex”(危暐)在“净化脉冲”的干扰和“根”组织的骚扰下,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加速了其犯罪模式的“进化”。他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电信诈骗,开始尝试将诈骗“脚本”与更宏大的、扭曲的意识形态叙事相结合,进行“认知嫁接”。

(一) “毒藤”蔓延

第一个迹象出现在一些边缘网络社群。一些经过精心包装的“投资理念”或“成功学”内容开始悄然流传,其内核却巧妙地嵌入了经过伪装的“园丁”思想变体——强调“精英淘汰劣者”、“规则是弱者的枷锁”、“在新时代的丛林中,只有敢于‘打破常规’才能实现阶层跨越”。

曹荣荣在分析这些内容时,震惊地发现其中大量引用了被李明远篡改过的“学术资料”,甚至隐晦地引用了“织网者”事件中的某些符号。“他们在把诈骗话术‘哲学化’、‘崇高化’!”她指出,“这不是简单的骗钱,这是在为犯罪行为寻找‘思想合法性’,培育犯罪的‘沃土’!”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内容的目标受众,正是那些对现状不满、渴望快速成功、又缺乏稳固价值观的年轻人。KK园区的一些“业绩突出”的诈骗分子,甚至被包装成“敢于挑战传统规则的冒险家”和“新世界的开拓者”,其经历被添油加醋地传奇化。

“Vortex将他在国内特权环境中滋生的‘掠夺本能’,与李明远等人炮制的‘精英专制’理论,还有诈骗所需的‘人性操控术’,像嫁接毒藤一样融合在了一起。”陶成文面色严峻,“他在创造一种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型犯罪‘思想病毒’。”

(二) “记忆抗体”的极限测试

面对这种“认知嫁接”的新型攻击,团队意识到,此前构建的“记忆抗体”和“活态记忆体”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些防御机制主要针对已知的谎言模式和情感操控,但对于这种披着“思想”、“哲学”外衣的深度蛊惑,其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孙鹏飞和程俊杰在“新芽”计划中进行了紧急测试。他们向一组青少年展示了那些经过“认知嫁接”的诈骗\/意识形态混合内容。结果令人不安:超过四成的测试者最初表现出好奇甚至一定程度的认同,认为其“听起来很有道理”、“提供了另一种看世界的角度”。

“单纯的‘防骗技巧’不够了,”程俊杰忧心忡忡,“我们需要培养年轻人对复杂意识形态的辨别能力,需要给他们提供更坚实、更有吸引力的正面价值坐标,否则‘毒藤’就会找到寄生的缝隙。”

(三) “溯源”与“斩根”并重

魏超协调的国际压力持续加大,缅北地方武装在国际制裁和邻国军事威慑下,对KK园区的庇护开始出现松动迹象。一些园区的中低层人员开始人心惶惶,寻求退路。这为“斩根”行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基于“烛龙”遗留的线索和“根”组织搜集的情报,一场旨在从内部策反关键人员、获取核心证据的“掘根”行动秘密展开。目标锁定在园区负责网络安全和部分“洗钱”渠道的几名技术人员身上。

与此同时,团队决定对银行大厅事件的记忆进行再一次深度“溯源”,但这次的目标,是挖掘其对抗这种“认知嫁接”病毒的深层潜力。他们需要从那段记忆中,提炼出足以解构“精英优越论”和“规则无用论”的、更本质的精神内核。

(集体深度溯源——解构“毒藤”的根基)

鲍玉佳的聚焦:

她反复回溯自己站出来的那一刻,剥离所有外部标签,直指本心。“我站出来,不是因为我是什么‘精英’或‘强者’,”她清晰地认知到,“恰恰相反,在那一刻,我是‘弱者’,我面对的是拥有特权和暴力优势的‘强者’。我的力量,来自于对‘人人生而平等’这一基本规则的信仰,来自于对‘恃强凌弱’这种行为本能的厌恶。这无关智慧高低、能力大小,这是生而为人的基本底线。” 这种基于底线的勇气,正是解构任何形式“强者特权”论的最有力武器。

张帅帅\/沈舟的(规则即防护)视角:

他们从技术角度审视规则。规则不是枷锁,而是在力量不对等情况下,保护弱者免受强者无限度掠夺的“防护墙”。代码世界的规则(协议、加密)保护数据安全,现实世界的规则(法律、道德)保护生命和尊严。危暐(Vortex)无论是在银行大厅还是在KK园区,其本质都是在践踏这层“防护墙”,实现其无约束的掠夺。

陶成文\/魏超的(秩序的价值)视角:

他们强调,健康的秩序(而非弱肉强食的丛林)是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秩序保障合作、创新和长期积累,而丛林法则只会导致内耗和毁灭。KK园区本身就是无序和丛林法则的产物,其内部是赤裸裸的掠夺和毁灭,毫无文明和未来可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