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数字亡灵(1 / 2)
“镜像攻击”虽被遏制,但其造成的裂痕已然显现。张帅帅的监测网络探测到,KK园区所在的数字暗网区域,正弥漫着一种异常的情感能量——并非纯粹的恶意,而是无数受害者绝望、恐惧与愤怒的残响,与诈骗分子冷酷、贪婪的情绪交织,形成了一片混沌的“数字瘴气”。
(一) 亡魂低语
第一个异常接触点,是“新芽计划”的一名年轻志愿者小林。在协助清理网络虚假信息时,他意外捕捉到一段来自KK园区废弃Ip段的、微弱的数据流。那不是常规通讯,而是一段段破碎的、充满痛苦的“数字执念”——被骗者最后的求救、被囚者的无声哭泣、甚至是一些良知未泯的“狗推”在精神崩溃边缘的忏悔片段。
“这些…是滞留在数据废墟里的‘数字亡灵’…”小林在汇报时,声音带着未散的战栗,“他们在‘说话’,但没人能听见。”
沈舟团队立即跟进,尝试解析这些数据残片。他们发现,这些情感印记并非主动发送的信息,而是极端情绪在特定网络环境和硬件设备上留下的“情感化石”。KK园区长期的非人环境,如同一个巨大的情感压力锅,将其内部所有生灵的极端情绪,烙印在了当地的数字基础设施中。
“Vortex似乎…在利用这种环境。”张帅帅追踪着一些异常活跃的数据节点,“他在尝试筛选、放大并引导这些负面情绪能量,尤其是受害者的绝望和恐惧,将其作为新型‘情感勒索’诈骗的‘催化剂’。”
曹荣荣感到脊背发凉:“他不仅在骗钱,还在‘食用’他人的痛苦,用以滋养自己更精致的残酷。”
(二) “共情潜入”与炼狱回响
为了更深入理解KK园区的运作模式,尤其是“Vortex”如何利用这种“数字瘴气”,并寻找将其连根拔起的突破口,陶成文批准了一项高风险的“共情潜入”计划。团队成员将通过高度加密且受限的神经连接,以最低限度的意识投影,远程感应那片“数字瘴气”的边缘,尝试捕捉可解析的情报。
在层层防护的“潜意识的”意识连接室内,核心团队成员依次进行了短暂而沉重的“潜入”。
鲍玉佳的潜入:
她的意识刚触及那片混沌,便被滔天的绝望感淹没。无数破碎的画面和声音向她涌来:被逼至跳楼的年轻身影、因被骗光积蓄而病逝老人的家属哭喊、被电击时痛苦的哀嚎……在这些声音中,她隐约分辨出“Vortex”冰冷、不带一丝波澜的“教学”声音,正在指导如何利用受害者的“孝心”或“责任心”进行精准榨取。“他…把别人的地狱,当成了自己的课堂…”退出连接后,鲍玉佳脸色苍白,久久无法平息内心的震撼与愤怒。
张帅帅\/沈舟的(数据风暴)视角:
他们看到的是一片无序而狂暴的数据风暴。诈骗脚本、加密通讯、洗钱流水、监控录像、受害者数据……所有信息都扭曲在一起,如同垃圾场的漩涡。而“Vortex”的意识痕迹,像一条狡猾的毒蛇,游弋于风暴眼中,冷静地抽取着有用的“养分”——那些最能引发强烈情绪反应的数据模式,用以优化他的犯罪工具。
陶成文\/魏超的(生态毒瘤)视角:
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完整且高度适应的“犯罪生态系统”。KK园区只是这个生态的具象化节点,其根系深植于地方武装、腐败链条、全球黑产网络之中。“Vortex”是这个生态中进化出的“顶级掠食者”,他的“成功”恰恰证明了这个生态的“繁荣”与顽固。
曹荣荣的(人性荒漠)视角:
她聚焦于那片“数字瘴气”对人性的侵蚀。不仅是受害者,那些执行诈骗的“狗推”们,也在长期作恶和高压环境中,逐渐麻木、异化,丧失共情能力,成为犯罪机器上的冰冷齿轮。“这里在系统性地生产‘非人’…”她沉重地总结。
孙鹏飞\/程俊杰的(免疫力考验)视角:
他们意识到,面对这种级别的情感操控和认知污染,传统的防诈骗教育显得薄弱。必须建立更强大的心理“免疫力”,培养在情感冲击下保持理性判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