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2 章 辩诬与新政(1 / 2)
封后大典的余温尚未散尽,京城的朝堂与市井却因一桩旧案再起波澜。这日清晨,一封弹劾苏明理的奏折突然摆在墨渊的御案上,落款竟是复试主考官、礼部侍郎王怀安——正是王承宇的父亲。奏折中称,苏明理在复试时“夹带私藏、抄袭作弊”,请求陛下取消其殿试资格,以正科举风气。
墨渊看着奏折,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将奏折扔在案上,对身旁的内侍道:“传苏知意与王怀安即刻来御书房!”
此时的苏府,苏明理正与苏知巧整理殿试的备考资料,听闻消息的苏知意匆匆赶回,脸色凝重:“明理,王怀安弹劾你复试作弊,陛下已传召我与他入宫,你且在家中安心等候,切勿焦躁。”
苏明理握着书卷的手微微收紧,眼中却无慌乱,只有坚定:“姐姐放心,我问心无愧,定能还自己一个清白。”
御书房内,王怀安一身朝服,躬身立于殿中,神色看似恭敬,眼底却藏着一丝得意。苏知意刚踏入殿门,便听到他高声道:“陛下,苏明理在复试中作弊一事证据确凿,若不严惩,恐难服众,更会坏了科举取士的规矩!”
“证据何在?”墨渊语气冰冷,目光扫过王怀安,“复试当日,九卿与御史台共同监考,为何当时不见你提及,如今却突然拿出弹劾奏折?”
王怀安连忙从袖中取出一张折叠的纸条,双手呈上:“陛下,此乃臣儿王承宇在贡院角落捡到的,上面的字迹与苏明理复试试卷上的经义作答一模一样,分明是他夹带的作弊纸条!”
苏知意接过纸条,仔细查看,又想起复试当日苏明理提及王承宇藏纸条的细节,心中已然明了。她上前一步,将纸条放在案上:“陛下,此纸条绝非明理所带。其一,明理的经义作答皆结合民生实例,言辞质朴,而纸条上的内容尽是堆砌的经义名句,与试卷风格截然不同;其二,复试号房狭小,监考官员来回巡查,明理若要夹带作弊,怎会将纸条遗落在贡院角落,还恰好被王承宇捡到?此事太过蹊跷。”
王怀安立刻反驳:“苏大人这是强词夺理!字迹相似便是铁证,何况苏明理出身寒门,本就无真才实学,若不作弊,怎会取得复试第一的成绩?”
“王大人此言,是在质疑陛下与九卿的眼光吗?”苏知意目光锐利,直视王怀安,“明理的复试试卷,陛下亲自审阅,九卿共同评定,皆认为其经义扎实、策论务实,何来无真才实学之说?王大人一口咬定明理作弊,莫非是因为令郎王承宇复试成绩不佳,便想借此打压对手,维护世家子弟的特权?”
王怀安被问得哑口无言,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墨渊见状,心中已有定论,他看向殿外:“传王承宇入宫!”
半个时辰后,王承宇忐忑地走进御书房,看到案上的纸条,眼神瞬间慌乱。墨渊盯着他,语气威严:“王承宇,这张纸条是你何时何地捡到的?当时可有他人在场?”
王承宇支支吾吾,眼神躲闪:“臣……臣是在复试结束后,在贡院门口捡到的,当时……当时并无他人在场。”
“是吗?”苏知意冷笑一声,“据我所知,复试结束后,你与仆从径直离开贡院,并未在门口停留。倒是有考生亲眼看到,你在复试中途,曾偷偷将一张纸条藏入袖中,莫非便是这张?”
王承宇脸色骤变,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陛下饶命!臣……臣只是一时糊涂,想将纸条带出去参考,并非有意诬陷苏明理!是父亲让臣这么说的,臣知错了!”
王怀安见状,连忙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陛下,臣教子无方,一时糊涂才犯下此错,求陛下从轻发落!”
墨渊看着眼前的父子二人,眼中满是失望与愤怒:“王怀安,你身为礼部侍郎,主掌科举之事,却纵容儿子作弊,还妄图诬陷他人,破坏新政风气,简直罪无可赦!即日起,免去你礼部侍郎之职,贬为庶民;王承宇取消殿试资格,终身不得参加科举!”
“陛下饶命!”父子二人哭喊着被内侍拖出御书房。
殿内恢复平静,墨渊看着苏知意,语气缓和了许多:“让你和明理受委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