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没参加高考怎么了?我保送的 > 第649章 两篇顶刊

第649章 两篇顶刊(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剑桥是个好地方,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空气里都飘着卢瑟福留下的粒子。怎么会想到回国,并且对‘繁缕’感兴趣?”

鲁晨洲扶了扶眼镜,率先开口,语气带着理科生的严谨:“陆院长,我在剑桥的导师常说,科学的中心正在发生漂移。我认为,‘繁缕’可能就是新的引力中心之一。”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开发的计算方法,需要最前沿的冷冻电镜数据作为支撑和验证。全球范围内,能同时提供Krios G4这样硬件和超算资源的平台,屈指可数。我希望我的算法,能在这里找到最适合它的‘磨刀石’。”

陆时羡微微颔首,看向来自哈佛的李时维。

李时维的表述更为直接:“我研究GPCR调控多年,一直困于难以在近生理环境下获得高分辨率结构来阐释其动态调控机制。‘繁缕’不仅拥有G4,更重要的是,我关注到您和莱夫科维茨教授正在推进的‘枢纽蛋白’研究,这直接关联到我的领域。我认为这里能让我触及到问题的核心,而不是在边缘徘徊。”

轮到张跃时,他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野心的光芒,语速稍快:“陆院长,我在斯坦福的研究背景可能和他们略有不同。我研究神经突触的囊泡运输与信号整合。但在我看来,细胞内部的‘物流’与‘信息’处理原则,在不同系统中可能存在深刻的共性。”

“我感兴趣的是‘繁缕’打破学科壁垒的勇气。我相信,从神经细胞中揭示的调控逻辑,或许能为理解其他细胞类型的通信提供全新视角。这里,似乎鼓励这种‘跨界’的冒险。”

陆时羡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任何一人。

直到他们说完,他才缓缓开口,问题却精准地指向他们各自领域的核心困境。

“鲁博士,你的算法在处理构象连续体,尤其是低信噪比区域的异质性分析时,如何平衡精度与计算成本?”

“李博士,对于GPCR与潜在枢纽蛋白之间可能存在的瞬时、弱相互作用,你有什么技术思路来捕获和验证?”

“张博士,你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所说的,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在调控逻辑上的‘共性’?这需要极具说服力的证据。”

三个问题,如同三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更深层次的讨论。

鲁晨洲开始阐述他基于图论的新模型。

李时维提到了利用交联质谱与微秒级分子动力学模拟联用的设想。

张跃则兴奋地比划着如何利用“繁缕”的智能沉默弹头系统在神经元中进行功能性干扰测试。

咖啡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对话从最初的问答,逐渐演变成一场小型的、充满火花的学术讨论。

陆时羡偶尔插话,或质疑,或引导,或提供另一个角度的思考。

曲溪在一旁看着,心中了然。

陆时羡亲自花时间与这三个人进行交流,本身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他们展现出的,不仅仅是扎实的功底,更是那种面对未知领域的敏锐、勇气和想象力,而这正是“繁缕”最看重的品质。

会谈结束时,陆时羡站起身,与三人依次握手。

“很精彩的讨论。”他的评价言简意赅,却让三位年轻的博士眼中瞬间亮起了光。

“‘繁缕’提供平台和方向,但具体的路径,需要你们自己去开拓。期待你们的加入,能在这里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