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两篇顶刊(2 / 2)
将三人送出咖啡区后,陆时羡对曲溪点了点头:“背景和潜力都不错,尤其是那个张跃,想法很大胆。可以准备正式的offer了,待遇按最高标准给。告诉他们,‘繁缕’的实验室和资源,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
三个人里,他最意外的是张跃。
刚从斯坦福回国,却对他在植物病理与遗传育种实验室目前的成果之一,智能沉默弹头系统如此了解,这不得不说明了一些问题。
当然,并不是说实验室泄密的事情。
因为有关超敏生物传感器和智能沉默弹头系统的论文成果已经在这几天发布在最新一期的期刊上。
......
初秋的学术圈,很快被来自江南水乡畔的两声惊雷骤然唤醒。
上周五,最新一期《自然》杂志的封面上,是一株被精密分子网络守护着的绿色幼苗,背景隐约可见病原体侵袭的阴影,却无法逾越那道无形的屏障。
标题简洁而有力:“一种基于植物免疫受体仿生设计的超敏生物传感器,实现单分子级别病原检测”。
通讯单位:植物病理与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作者:陆时羡。
几乎在同一时间,《细胞》杂志的封面则更具未来感,一个由脂质体构成的智能纳米载体,正在精准地向一个被标记的病变细胞释放“治疗载荷”。
标题同样引人瞩目:“‘智能沉默弹头’系统:基于多重病原信号逻辑门控的精准作物病害干预”。
通讯单位:植物病理与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作者:陆时羡。
虽然第一作者里面并没有他的名字,但两篇顶刊,同一团队,同一时间发布!
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两颗深水炸弹,其引发的波澜瞬间席卷了整个国内生命科学界,尤其是植物学、病理学和生物工程领域。
最先沸腾的是各大高校和研究所的内部论坛与微信群。
燕京大学各大实验室的微信群瞬间刷屏:
“我的天!陆神这是杀回植物领域了?一回来就双顶刊!”
“超敏传感器……单分子检测?!这灵敏度是现有技术的上千倍吧?”
“看看人家这跨界玩的,结构生物学的底子,做出最前沿的植物保护工具!”
“那个智能弹头才叫恐怖!逻辑门控!这简直是给植物装上了智能免疫系统!”
水木大学合成生物学中心的组会上。
一位名叫陈锋的教授直接将两篇论文投影到大屏幕上,敲着桌子对底下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说:“都给我仔细看,好好学!什么叫真正的交叉研究?什么叫从基础原理到应用落地的完美闭环?看看人家给我们所有人上了一课!别整天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