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老四论战,大明出兵(1 / 2)
“倭国的耕地?”朱棣猛地愣了一会儿,这个点,他倒是暂时还没有想到,因为占据耕地,本质上和攻城略地没有区别。
你要占据耕地,就是要攻城略地,连城池都攻不下,怎么谈占据耕地?但朱高燨单独将这一点提出来,那就说明朱高燨一定有相应的战法。
思考了片刻,朱棣索性坐直了身子道:“详细说说怎么个占领耕地法,再说说为何如此!”
在他问话之下,朱高燨当即侃侃而谈道:“儿臣不知道满朝文武对伐倭是个什么看法,但儿臣知道,彼等劝阻是因为进入了思维误区。”
“要说此事也情有可原,毕竟那忽必烈伐倭之事近在眼前,两次损兵折将之故事,容不得彼等不见。”
“可天下之事没有说一次两次完不成,便避而不做之理,故见彼故事,我等便当细查其中之理,而后方可避免重蹈覆辙。”
“故我朝若要伐倭,便需从蒙元伐倭之中寻找教训,依儿臣之见,蒙元伐倭之所以失败,不在于天时,不在于地利,而在于没有认清实事。”
“因是蒙元横行天下,在于其骑兵之利,故其南征北战无往不利,直至与南宋交战,方才被阻于江道之上。”
“其因何也?乃南宋偏安一隅,以水军纵横长江淮河,而骑兵在此无用,故蒙元战之不利。”
“比及伐倭亦是如此,其倭国地处于海岛之上,周边大小岛屿足有千余,若伐此国,便需以海军为主,从海上主攻。”
“结果蒙元却以为此岛和陆上一样,采取先取进军之所,随后徐徐推进之法,如此便给了倭国可趁之机。”
“又因不知天时,遭逢海浪,最终一败涂地,此为以彼之短,击彼之长,如何能不大败?”
“所以你这占据耕地之策,便是要以己之长击彼之短?”朱棣摸着胡须,示意朱高燨继续说。
“正是如此!”朱高燨见朱棣无言,便道:“此亦是儿臣在琼州宣扬的军事指导思想之一。”
“儿臣以为,凡天下兵法讲尽了用兵之理,无非便是要为己方创造优势条件,让彼方陷入劣势之中。”
“若是以多击少,便要围而歼之,若是以少击多,便要逐个击破,一者是用优势兵力占据战场优势,一者是用机动力换取局部优势。”
“故凡战起之前,就当先思虑己方有何优势,地方有何弱点,比及我大明朝与倭国,大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倭国地势狭窄,人口密集。”
“如此便可知我大明的优势,在于战略纵深,可以与敌方打消耗战,这一点倭国无法效仿。”
“其虽险要众多,可国土太小,导致其土一旦丢失,就会导致退无可退,只能躲入群山之间。”
“而倭国人口密集,若是失土太多,其治下必然缺粮,故其国定要寸土必争,一有外敌,便要竭力抵抗,倾尽全力。”
“蒙元之失,便在于意图一战而定倭,希冀于通过一两场胜利击溃敌国,而后一劳永逸。”
“岂不知倭国人口稠密,损失一万便可补充一万,损失十万,便可征调百万,若是意图从战略方面直接推平倭岛,无异于异想天开!”
“所以,要取倭国,就要从其地势狭窄此处入手,以儿臣了解,倭国之土类似于福建、浙江等地,乃山多地少,可称八山一水一分田。”
“如此地势,便决定想要从陆地推进,可谓困难重重,要想打出战果,便要从这一水一分田入手。”
“而倭国其耕地也就百万顷,却要奉养千万百姓,其耕地极为紧张,又主要集中在关东地区。”
“故若是儿臣征战倭国,便当以大股军队施压,小股军队袭扰之势两路齐尽,主力可在朝鲜不断施压对马岛、九州等地,以舰队横渡大海,直抵关东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