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老四论战,大明出兵(2 / 2)
“由对马岛等发起主攻,由关东平原不断袭扰,敌军若退,我军便进,敌军若退,我军便进!”
“以海船之利,登陆倭国东部平原破坏耕地,彼等若是调军来攻,船队便北上甲斐、武藏等地。”
“他若北上,我军便可南下沿海进攻浓尾、大阪等平原,如此不断袭扰,只需半年时间,倭国六成耕地便要颗粒无收。”
“到了彼时,即便我军不再进军,倭寇亦会陷入饥荒与内乱,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我军强行进军,而是倭国要准备寻求决战了!”
“到时候若是父皇狠心一些,朝廷自可避战封海,只需两载时间,就能将倭国人口饿死大半。”
“若是父皇心善,自可筹集粮草,沿路赈灾,轻而易举,便可将这数百万人口,拿入我大明麾下!”
说到此处,朱高燨便不再言语,静静等待朱棣的回复,而朱棣听得朱高燨的全盘战略,一时便有一种英雄迟暮之感。
说来朱高燨的策略并不是特别高明,就是简单的扩大自身优势,不断让对方陷入劣势。
可朱高燨这种策略,他却压根想不出来!因为海洋对于他来说,仍旧是一片新的军事领域。
他能轻松调动骑兵步兵,和蒙古人在草原上杀个你死我活,但却无法像朱高燨一般,将海洋当成后花园一般制定军略。
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大海是一片绝路,那就像是一堵无形的墙一般,将倭国包裹在其中。
他们唯一的进军之路,就是四平八稳的占据对马岛,以对马岛为中继站,不断侵吞倭国土地。
而在朱高燨的战略之中,大海就如同草原一般来去自如,倭国周边的大海,不是一片片防御的墙,而是敞开对外界薄弱之地。
诚然,这种战略思维是源于琼州高度发达的海运,但某种意义上来说,似乎也在宣告,他的战略思维已经腐朽,难以适应这个新兴的时代了!
故而此时听着朱高燨的战略思想,朱棣便露出了一脸惆怅之色道:“若依你这话说来,那朕便懂了。”
“依你之策,莫说三万大军,便是一万大军,也可对倭国动手,只要击溃敌军水军,其国何处不可去得?”
“不过汝今日之言也提醒了朕,眼下海军发展如此迅速,以往只需防备陆上来敌,恐怕日后还需在沿海加强防备才是。”
朱高燨的思想也让他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今天朱高燨使用的策略,同样可以在大明使用。
因为大明朝的海岸线同样无比漫长,可以想象,只要对方有足够的舰队,那就能随时对这长达万里的海岸线发起进攻。
不需要攻城略地,只需要不断地骚扰,就能迫使大明放弃漫长的海岸,将百姓移居到内陆之中。
固然大明的战略纵深很长,可长也是有限度的,没了沿海赋税重地,大明朝的财政早晚会被拖垮!
如此想着,朱棣看向了朱高燨道:“此战便依你上疏之事行事,除了琼州兵马之外,朕再给你增派三万大军,三年之期,能否灭了倭国?”
“三年时间,绰绰有余,莫说三年,两年也不需要,至多一年半便可攻灭倭国!”
朱高燨笑道:“不过儿臣有一个请求,请父皇御驾亲征,亲赴东莱,指挥这一灭国之战,如何?”
“你让朕御驾亲征?”朱棣一听,自是神色一异,想了一会儿,本想拒绝,可一听灭国二字,话到嘴边,就变成了“准奏!”
随着朱棣一声准奏的命令下达,大明朝的政治机器再度动作起来,至于十月,大军开拔,正式踏上了灭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