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赐封为王(1 / 2)
片刻之后,朱允炆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朗声道:“庞忠,即刻派人前往翰林院,拟旨昭告天下!”
“曹国公李景隆,平定古州蛮族之乱,护国安民,功勋卓著。”
“特加封其为安定王,爵位子孙世袭罔替!”
“另赐黄金万两,锦缎千匹,良田千亩,以彰其功!”
朱允炆的声音掷地有声,响彻整个奉天殿。
“遵旨!”庞忠闻言,先是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震惊。
他万万没想到,陛下竟然会册封李景隆为异姓王!
要知道,自太祖皇帝开国以来,被赐封的异姓王便寥寥无几。
更何况如今削藩之策刚刚推行不久,陛下此举,实在出人意料。
震惊过后,他不敢有丝毫耽搁,连忙恭敬地应诺,立刻转身离开去传旨。
“多谢陛下隆恩!”李景隆深深躬身,行了一礼,扬声谢恩。
声音虽恭敬,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万万没有想到,朱允炆为了安抚他,竟然会下如此血本,直接册封他为异姓王!
削藩的风波刚刚过去,各地藩王要么被废,要么被削夺兵权,惶惶不可终日。
而他,一个开国勋贵之后,竟然能在此时摇身一变,成为手握世袭爵位的异姓王。
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殊荣。
虽然他清楚,这个“安定王”不过是个虚衔,没有实际的封地,也没有掌控一方的实权。
更像是一个用来笼络他的象征。
可即便如此,从国公到王爵,这不仅仅是爵位的提升,更是身份地位的质的飞跃。
这足以说明,朱允炆为了稳住他,可谓是费尽心机。
但与此同时,这也让李景隆更加清醒地认识到。
他与朱允炆之间,早已是貌合神离,彻底的面和心不和。
今日的封赏越是厚重,便越是证明朱允炆对他的猜忌之深。
只不过,双方都心照不宣,没有将那层窗户纸捅破罢了。
“你我兄弟之间已经许久没有相聚,今日兴致正好,不如多留片刻,陪朕小饮几杯,共话家常?”
朱允炆脸上再次露出热情的笑容,语气亲切,仿佛真的是真心实意想与他叙旧。
“陛下盛情相邀,微臣本该遵命。”李景隆脸上露出为难之色,再次躬身一礼。
语气带着几分歉意,“只是,微臣离家多日,归心似箭。”
“离家之前,家母已然备好了接风的晚宴,想必全家上下都在翘首以盼,等着微臣回去团聚。”
“若是迟迟不归,恐怕家母会生微臣的气。”
“哦?既然如此,那朕便不强留了,改日再聚便是。”朱允炆闻言,脸上的笑容不变。
摆了摆手,笑着催促道:“快些回家去吧,莫要让家人等急了。”
然而,李景隆却依旧站在原地,并未挪动脚步。
他眉头微蹙,似乎还有什么话没有说完,神色间带着几分迟疑。
“九哥儿还有话说?”
朱允炆见状,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迟疑地看着李景隆,眉头不自觉地挑动了一下。
一股莫名的不祥预感,如同潮水般缓缓袭上心头,让他原本轻松的心情,瞬间沉了下去。
他隐约觉得,李景隆接下来要说的话,恐怕不会是什么好事。
“也没什么大事,”李景隆垂眸拱手,语气平淡得仿佛在说寻常家事,“只是微臣此次回京途中,又遇了一次刺杀罢了。”
朱允炆原本带着笑意的面容骤然一凝,指尖下意识攥紧了龙椅扶手。
殿内熏香袅袅,却似瞬间被这话语冻住,连空气都沉了几分。
李景隆缓缓抬眼,目光掠过朱允炆的神色,继续道:“出手的是邵安,还带着不少从京都调出的锦衣卫。”
“那夜箭矢如雨,刀光映月,微臣侥幸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当真是九死一生。”
他话音顿了顿,嘴角忽然勾起一抹极淡的笑。
可那笑意却未达眼底,反倒带着几分漫不经心的寒凉:“这京都之中,能调动锦衣卫的人,屈指可数,绝不会超过五个。”
“微臣当时竟还差点以为,是陛下您...”
每一个字都像淬了冰的利刃,轻轻划过大殿的寂静,带着令人捉摸不透的森寒。
明明是暗含指责的话语,他却说得风轻云淡。
仿佛只是随口一提的误会,可那份潜藏的试探与威压,却让殿内的气氛瞬间凝固。
“为什么这么高兴的日子你非要说这么扫兴的话?”朱允炆的脸色瞬间沉了下去,嘴角的笑容早已消失不见。
话音落下的瞬间,一股无形的帝王威压骤然弥漫开来。
如同乌云压顶,将整个大殿笼罩其中。
梁柱间悬挂的宫灯轻轻摇曳,光影在地面投下斑驳的暗影,更添了几分压抑。
“陛下息怒。”李景隆脸上的笑意不变,缓缓收回目光,躬身抱拳行了一礼,姿态恭敬却不卑微。
“微臣并非有意扫陛下的兴,只是自北上平燕之后,刺杀之事接二连三。”
“微臣实在不知,究竟是得罪了哪位大人物,竟要如此赶尽杀绝。”
他抬眼看向朱允炆,眼底闪过一丝恰到好处的困惑与委屈:“况且,那邵安临死之前,曾断断续续透露,他是奉了宫中密令行事...”
“是谁?!”朱允炆瞳孔骤缩,猛地向前倾身,沉声喝问。
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急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李景隆轻轻摇了摇头,脸上露出几分惋惜之色,语气中带着些许无奈。
“只可惜,他话未说完,便已气绝身亡了。”
“所以微臣才斗胆将此事禀明陛下,恳请陛下为微臣做主,查明幕后真凶,还微臣一个公道。”
他垂在身侧的手微微收紧,眼底却掠过一抹了然。
方才他说出“宫中密令”四字时,清晰地看到朱允炆下意识攥紧了双拳,连呼吸都乱了半拍。
而当他说邵安未说完遗言便死去时,朱允炆紧绷的肩膀明显松弛了几分,那双紧蹙的眉头也悄然舒展。
一切早已不言而喻,邵安没有撒谎。
朱允炆沉默片刻,缓缓靠回龙椅,长叹了一口气,接着起身在殿内踱了几步。
龙袍下摆扫过地面,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片刻后,他停下脚步,转过身看向李景隆,神色凝重:“此事朕的确毫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