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赐封为王(2 / 2)
“不过九哥儿尽管放心,此事事关朝廷重臣的安危,更是对朕权威的挑衅!”
“朕一定会下令彻查到底,绝不姑息!”
他语气铿锵,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你是朕的左膀右臂,是平定叛乱、守护大明江山的功臣!”
“对付你,便是对付朕!朕定要将那幕后黑手揪出来,严加惩处,以儆效尤!”
“多谢陛下体恤,劳陛下费心了!”李景隆再次躬身行礼,语气中满是感激,眼底却无半分波澜。
“若陛下再无其他吩咐,那微臣便先行退下了。”
朱允炆脸上重新挤出几分笑容,点了点头,语气缓和了许多:“九哥儿慢走。”
“别忘了过几日进宫来,陪朕喝几杯。”
“臣遵旨。”李景隆恭敬应下,不再多言,转身缓缓向外走去。
殿门在他身后缓缓合上,隔绝了殿内的帝王威压。
李景隆抬头望了一眼天边的流云,嘴角的笑意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冷的漠然。
他心中清楚,朱允炆那句“彻查到底”,不过是敷衍的说辞罢了。
幕后真凶就在深宫之中,又怎会主动跳出来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
他们二人心中都已心知肚明,却谁也不愿彻底撕破脸。
朱允炆是不敢,他忌惮自己如今在朝野上下的威望。
平定古州之乱后,他又一次军功赫赫,朝堂内一定有外不少官员都在暗中支持他。
若是贸然动他,恐怕会引发朝野动荡,甚至动摇根基。
而他则是是不想。
无论他的理由多么充足,一旦以下犯上,与天子为敌,便会落下“逆臣”的千古骂名。
他心中自有谋划,此刻还不是与朱允炆彻底对立的时候。
...
自李景隆带兵平定古州之乱,凯旋回京后,又被册封为异姓王,这晚风堂便成了京都之中最热闹的地方。
每日前来拜访、攀附的朝臣络绎不绝,车马盈门。
送礼的队伍从府门口一直排到半山腰。
可李景隆却一概避而不见,只吩咐管家收下礼品,自己则始终闭门不出。
他心里清楚,虽然他与朱允炆之间的裂痕已深,早已离心离德。
但现在还不是公开对立的时机。
这些前来巴结的朝臣,恐怕皆是见风使舵之辈,今日能依附他,明日也能背叛他。
但他也不能将所有人都拒之门外。
毕竟,若是将来真要扶植朱允熥上位,这些在朝中拥有一定势力的朝臣,将会是必不可少的助力。
如今收下他们的礼,便是给了他们一个信号,也是为日后的谋划埋下伏笔。
只是他这么做,可忙坏了齐泰一派的朝臣。
他们本就对李景隆心存忌惮,如今见他如此受百官追捧,更是坐立不安。
每日里,各种各样关于李景隆的消息,都被源源不断地送入宫中,呈到朱允炆面前。
字里行间尽是挑拨与暗示。
而作为这一切的中心人物,李景隆这位新晋的异姓王,却仿佛置身事外一般。
整日待在家中,只专心享受着难得的天伦之乐。
这日黄昏时分,夕阳西下。
金色的余晖透过云层,洒落在晚风堂的后院之中,将庭院里的花木染上一层温暖的光晕。
凉亭内,李景隆与妻子袁楚凝相对而坐。
石桌上摆放着一壶刚沏好的雨前龙井。
茶香袅袅,混合着庭院中月季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二人目光皆落在庭院中央,脸上满是欣慰的笑意。
那里,他们的女儿正手持一柄短剑,身姿轻盈地舞着。
嫣儿身着一身粉色劲装,梳着双丫髻,脸上带着几分认真。
剑光在她手中流转,时而如春日拂柳,轻盈灵动。
时而如惊雷破空,凌厉迅猛。
虽是好似孩童戏耍般的剑法,却也有模有样,带着几分英气。
李景隆看着女儿矫健的身影,脸上满是为人父的温柔。
自从穿越而来,他总是在外征战,聚少离多,亏欠妻女太多。
如今难得有这般清闲的日子,自然要好好弥补。
袁楚凝怀中抱着他们的儿子知遥,小家伙穿着一身月白色的锦袍,粉雕玉琢。
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眨巴着,紧紧盯着院中舞剑的姐姐。
小身子随着姐姐的动作轻轻扭动,时不时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拍打着。
嘴里发出“咿呀”的稚嫩声响,可爱极了。
袁楚凝目光温柔地看着丈夫和女儿,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眼中满是幸福与满足。
自嫁给李景隆以来,她便一直默默支持着他。
无论他是征战沙场,还是深陷朝堂纷争,她始终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如今一家团圆,安稳度日,便是她心中最大的期盼。
春桃和苏晚两个丫鬟恭敬地侍立在凉亭两侧,手中捧着茶盏和点心。
脸上也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春桃是袁楚凝的陪嫁丫鬟,跟随多年,忠心耿耿。
苏晚则是后来被李景隆收入府中的,聪慧伶俐,做事周到。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苏晚与袁楚凝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
袁楚凝性子温婉贤淑,待人宽厚,从未将她当下人看待。
平日里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在苏晚看来,能遇到这样一位通情达理、心地善良的主母,或许是她此生最大的幸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