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人心·天下生民考(1 / 2)
第168章人心·天下生民考
武英殿内,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或同情,或惊疑,或幸灾乐祸,都聚焦在了那个刚刚直言顶撞天子的来宗道身上。
朱由检将所有人的神情尽收眼底,心中莫名其妙。
你们也将朕想得太气量狭小了吧。
他看著神情忐忑的来宗道,缓了缓口气。
「来卿,起身接令。」
来宗道个激灵,几乎是本能地站直了身子,躬身道:「—在。」
声音嘶哑,带著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颤抖。
「朕要交给礼部三件事去办,都是有关匡正人心的大事。」
此言一出,氛围顿变。
不是惩罚?而是——委以重任?
所以这「接令」,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来宗道松了口气,他抬起头来,准备聆听圣谕。
只听朱由检继续说道:
「第件事,乃是地之争引出的动荡。」
「当今之世,诚乃华夏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朕将其揭示出来,固然能振奋天下有识之士,同谋出路。」
他话锋一转,「然,日讲之时,前内阁学士韩燋所言,并非无的放矢。」
「无知愚民,野心之徒,乃至那些潜藏在暗处的邪教妖人,最喜断章取义,拿了朕的只言语便去蛊惑人,张冠李戴,动摇国本。「
「此事,不能不管。」
「但此事,却也好管。」朱由检微微一笑,「无非是廓清认知,安定人心罢了。这等教化之事,正合你礼部来做。「
他伸出一根手指,指向左侧后排。
「倪元璐,你上前来。」
公卿后方,一直坐在小板凳上旁听的小秘书倪元璐,连忙起身。
「臣在。」倪元璐压下心中的激动与紧张,快步走到大殿中央。
「将你前三日整理的东西,说给诸位爱卿听听。」朱由检吩咐道。
倪元璐环视一圈,看著满座的阁老尚书,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
他躬身领命,从袖中掏出一本薄薄的册子,翻开,朗声念道:」臣奉旨,考据历代史书,乃有此一文呈上。「
「其名曰:《京师历代考据》。」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
「京师之地,西周时为蓟国国都,后燕国破蓟,迁都于此,乃称燕都。」
「秦时为蓟县,属阳郡。汉时为阳国府,属幽州。」
起初,殿中诸臣并未在意。
这些历史,他们倒背如流,一个小编修又能讲出什么花来?
「汉末,公孙瓒据此,与刘虞、袁绍连年交战。」
「两晋以降,五胡乱华,此地更是数易其主,王浚、石勒、安禄山、刘仁恭、石敬瑭——轮番登台。」
倪元璐的声音逐渐低沉。
「青史有载,无非胜者王侯败者寇;青史未载,却是这京畿之地,生民几度绝,白骨几度春。」
这句未经雕琢的诗句,顿时让殿内几位心思敏锐的官员微微蹙起了眉头。
「尔后,辽国建为南京,金灭辽,改称中都,方有帝京之名。」
「然,金泰和八年,蒙元南下,围城一年。」
「城破之,纵兵屠城月,所死何百万!」
「其后又纵火焚城,宫室民居,尽为焦土!金之宗室、公卿、士大夫,被屠戮殆尽,生民十不存一!」
读到这里,倪元璐的声音微微颤抖。
「史书所载,帝王将相,胜者书之;史书未载,城破之日,万民为刍狗,血流漂杵!
我等今日所立之地,脚下皆是累累白骨!」
「其后,忽必烈即位,于中都废墟之上,营建大都。再往后我太祖,兴兵北上,克服大都,这才有了我大明如今之帝京!「
「诸位大人!」倪元璐猛地抬起头,声音嘶哑,「可曾想过,蒙元为何要于废墟之上重建大都?因为旧的一切,生民、建筑、家族、财富——都已被抹得干干净净!」
他说完,深深一揖,退到一旁,胸口仍在剧烈起伏,显然心绪难平。
整个武英殿,死一般的寂静。
倪元璐那压抑著悲愤的声音,仿佛还在殿中回荡。
在座的阁臣尚书们,神情各异。
有人面露不忍,显然是想起了史书中那些冰冷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