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包玉刚(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1 / 2)
伟业大厦顶层。
陈秉文办公室。
电话铃响起,陈秉文拿起电话,里面传来秘书阿丽的声音:
“陈生,花旗银行的李德总裁电话。”
“接进来。”
陈秉文道。
“陈生,恭喜啊!公告我看到了,干净利落。”
李德的声音带着笑意,“青州英坭这块硬骨头,到底是被你啃下来了。”
“还要多谢李德总裁之前的资金支持。”
陈秉文笑着感谢道,“没有那笔孖展额度,我们不敢在二级市场那样操作。”
“互惠互利嘛。”
李德话锋一转,“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和黄那边的股份,还继续收吗?”
李德问到了一个非常关键问题。
糖心资本目前持有10.8%的和黄股份,是仅次于汇丰的重要股东。
但汇丰持有的33.65%才是决定性的筹码,而这部分,沈弼显然属意李家成。
“暂时放缓收购节奏。”陈秉文思考片刻后说道,“持股超过10%,我们已经有了话语权。
现在继续在二级市场扫货,目标太大,容易引起汇丰和沈弼的警惕,反而不好。
先把注意力集中在整合青州英坭上。”
和记黄埔集团的体量毕竟不是青州英坭所能比的。
真要引起股价剧烈波动,几亿港币的筹码恐怕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
而且,这边刚拿到青州英坭的控制权,还没消化吸收,再马上展开对和黄集团的进攻,资金和精力分散不说。
搞不好,两头落空。
所以,陈秉文准备先将青州英坭整合后,再图谋下一步。
“非常明智的选择。”李德赞同道,“稳扎稳打是对的。
不过,和黄那边也不能完全放着。
沈弼那个人,心思很深,不会轻易改变倾向。
你需要多做些准备。”
说完,李德又热切的补充道:“资金方面有任何需要,随时开口。
你的瓶盖专利现金流非常稳定,是我们最喜欢的客户类型。
有任何需要,随时联系我。”
不管是前世还是这个年代,上市公司都是银行喜欢结交的对象。
眼见陈记食品在陈秉文的领导下,攻城略地般先后拿下和记黄埔集团的股份,控股青州英坭,李德怎么都不可能放过这样优质的客户。
所以,不等陈秉文开口,李德就主动提出帮着解决资金需求。
面对李德的热情,陈秉文非常清楚原因是什么。
他笑着回应道:“谢谢李德总裁提醒。”
刚挂断李德的电话,方文山就敲门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凝重。
“陈生,刚收到消息。
汇丰银行董事会下午召开了一次临时会议,议题没有公开,但据说李家成去了汇丰大厦。”
陈秉文点点头,一点没感到诧异。
这种情况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
青州英坭一役,他逼得李家成断臂求生,撤回资金。
李家成必然会更急切地想要拿下和黄,弥补损失,并向沈弼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决心。
而沈弼,看到李家成在自己这里吃了亏,出于平衡考虑,也可能更倾向于尽快落实与李家成的交易,甚至给出更优惠的条件。
毕竟在此之前,沈弼就曾向李家成承诺过:只要李家成开出的条件适合,长江实业的任何建议,都会直接为汇丰银行有意在适当时候有秩序地出售和记黄埔普通股提供最好的选择与机会。
虽然,之前被自己横插一杠干扰了李家成收购和黄的进程。
现在,他们肯定急于重新启动,甚至加速这个进程。
“陈生,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吗?”方文山问道。
“不必。”陈秉文摆摆手,神色平静,“他们开会是意料之中的事。
李家成急于扳回一城,沈弼也需要安抚他。
但我们不能自乱阵脚。
我们的策略不变。
继续低调吸纳和黄散股,加快整合青州英坭。
沈弼就算想尽快促成交易,汇丰董事会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程序上总要时间。
我们要利用这个时间差,巩固我们的阵地。”
“我明白了。”方文山点头,“青州英坭那边,改组董事会的议案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提交临时股东大会审议。”
“嗯,按计划推进。”陈秉文转过身,“另外,有几件事要立刻去办。”
方文山拿出记事本。
“第一,你亲自带队,立刻进驻青州英坭董事会,全面接管财务和审计。首要任务,彻底盘清红磡鹤园街那块地的详细规划、产权文件以及所有潜在的法律纠纷。
有任何问题,第一时间报给我。”
“明白。”方文山点头。
“第二,业务整合要立刻开始。
对青州英坭的水泥业务,评估其现有产能、成本和市场销售情况。
盈利能力尚可的就保留并优化,亏损或前景不佳的,拟定关停或剥离方案,尽快止血。
重点是把非核心资产的负担减下来,集中资源到地产开发上。”
“好的。”
“第三,”陈秉文想了一下,继续说道,“以青州英坭的名义,立刻向港府城市规划委员会提交红磡鹤园街地块的改划申请,
将工业用地改为住宅用地或综合商业用地。
申请理由要充分,强调该地块位于未来交通枢纽,适合发展现代化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