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让你重回年代,没让你去接盘 > 第218章 进军工具机领域

第218章 进军工具机领域(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218章 进军工具机领域

“没想到小可她—”徐燁揉了揉眉心,感觉比连续攻关三天技术难题还要心累。

沈凝靠在他怀里,轻声道:“其实我早就察觉到了,只是没想到她会这么直接说出来。”

“她和周婉,对你的感情確实很特殊。毕竟,你改变了她们姐妹的命运,在她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支持和指引。这种依赖和崇拜,很容易转化成別的感情。”

徐燁沉默片刻,將沈凝搂紧:“在我心里,只有你。任何人都无法取代。”

“我知道。”沈凝安心地闭上眼,“只是以后和她们相处,可能要更注意分寸了。既不能疏远伤了她们的心,也要保持清晰的界限。”

“嗯,我明白。”徐燁点了点头,將这件事暂且放下。他还有更多迫在眉睫的事情需要处理。

“不过说真的,你真的一点都不心动吗”沈凝有些好奇的问道。

她见识了很多有钱就找很多女人的,但是徐燁竟然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

“我有你一个就够了,要那么多干什么呢”徐燁直接抱住了沈凝。

他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搞科研了,最近还需要忙著搞工具机。

如今的工具机已经被封锁了,国外都直接禁售了。

他必须要攻克这个,才能够改善自己的製造业。

夜深人静,徐燁却毫无睡意。他靠在床头,脑海里思绪纷飞。

周可今晚突兀的请求,虽然被他坚决地拒绝了,但也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他如今所处位置的复杂。

他拥有的不仅仅是超前的知识和洞察之眼,还有隨之而来的巨大影响力和情感羈绊。

如何平衡这些,或许比攻克技术难题更需要智慧和定力。

沈凝似乎感受到了他內心的波澜,轻声问道:“还在想小可的事”

徐燁摇了摇头,將思绪拉回现实:“不全是。只是在想,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我或许能推动几个关键领域的技术飞跃,却无法顾及所有,甚至可能无意中改变了一些人的人生轨跡,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他顿了顿,握紧沈凝的手,“但无论如何,有些底线必须守住。科技可以加速,但人伦常情不能逾越。”

沈凝將头靠在他肩上,给予无声的支持。

她知道,徐燁肩上扛著的,远不止一个商业帝国那么简单。

第二天,徐燁將更多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中,特別是之前被卡住的超高精度工具机项目。

这是工业製造的“母机”,其水平直接决定了製造业的上限。国外的全面禁售,既是挑战,也是必须抓住的机遇。

他直接扎进了工具机研发中心。

这里的气氛和手机部门类似,都带著攻坚期的凝重。

总工程师向徐燁匯报了最新的困境:在加工极端复杂曲面时,工具机的动態精度和稳定性始终无法达到设计指標,核心部件的主轴和导轨在高速高负载下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徐燁再次启动洞察之眼,凝视看庞大的工具机原型机。

信息流涌入:材料微观结构的细微不均、控制算法在补偿非线性误差时的滯后、热变形传导路径的优化空间—同样是关键点的提示,而非完整的答案。

他召集了核心团队,开始逐一解析问题。

从特种合金的冶炼工艺改进,到伺服系统控制模型的优化,再到全新的冷却液循环方案以精確控制热变形。

徐燁的指点再次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切中了研发团队苦思不得其解的要害。

“我们需要的是系统性优化,而不是单个部件的极限堆砌。”徐燁在白板上画著关联图,“材料、结构、控制、热管理,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尝试建立一套多物理场耦合的仿真模型,模擬极端工况下的整体表现,再来反推各个子系统的优化方向。”

团队成员们听得两眼放光,原本觉得千头万绪的问题,被徐燁梳理出了一条清晰的逻辑链。攻关的方向再次明確。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徐燁如同一个救火队长,穿梭於各个关键研发部门。

他深知,仅仅依靠洞察之眼提供“答案”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团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更多地是引导思路,激发团队的创造力,而不是直接给出解决方案。

只有这样,他建立的科技帝国才能在他不再能事事亲力亲为的时候,依然保持强劲的创新活力。

期间,周可又来过家里几次,但再也没有提过那件事,仿佛那晚的衝动只是一个插曲。

她恢復了以往的样子,和沈凝聊家常,陪孩子们玩耍,和徐燁討论一些技术问题,只是眼神深处,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和距离感。

徐燁和沈凝也默契地不再提起,保持看恰到好处的关心,维持看家人般的温暖。

这天,徐燁刚刚结束一个关於新型电池材料的会议,秘书送来一份邀请函一一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举办的“高端製造装备发展研討会”,特別点名邀请他做主题发言。

徐燁知道,这不仅是一个交流的机会,更是一个信號。国家层面已经密切关注到他在突破技术封锁方面的努力,並寄予厚望。

研討会当天,徐燁站在台上,面对台下眾多的院士、专家、企业代表和政府官员,他没有过多渲染自己的成就,而是冷静地分析了当前国內高端製造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和潜在机遇。

他分享了在工具机、半导体设备等领域攻关的一些思路和初步进展,强调了基础研究、

產学研结合以及培养高水平技工队伍的重要性。

“技术突破没有捷径,但我们可以选择更正確的方向,凝聚更强大的力量。封锁打不垮我们,只会让我们更加清醒,更加坚定。我相信,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能补齐短板,更有可能在未来的一些领域实现引领。”徐燁的话掷地有声,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会后,几位部委的领导特意与徐燁进行了小范围交流,明確表示將在政策、资源上对他的相关研发项目给予大力支持。

徐燁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回到公司,徐燁召集团队核心成员,传达了研討会的精神和国家层面的期待。

“同志们,我们不再是为了一家企业、一个產品而战。

我们是在为国家突破战略瓶颈而战。

前方的路会更难,但意义也更大。

从今天起,所有相关项目,优先级提到最高!”徐燁的声音充满了力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