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进军工具机领域(2 / 2)
整个集团的研发体系,如同上紧了发条的精密钟錶,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斗志运转起来。
徐燁坐镇中枢,利用洞察之眼和超越时代的视野,统筹全局,把握方向,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各个团队的主观能动性。
数月后,工具机项目率先传来捷报。
经过无数次叠代优化,新一代五轴联动高速高精数控工具机终於通过了所有苛刻的测试指標,其综合性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一举打破了国外的垄断。
消息传出,举国振奋。
这不仅意味著许多关键领域的零部件可以自主生產,更標誌著中国高端製造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站在崭新的工具机前,徐燁抚摸著冰冷的金属机身,心中感慨万千。
他想起了多年前那个从未来回溯而来的自己,想起了最初那个小小的目標。
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改变了这么多。
但他也清楚,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在更广阔的技术海洋里,还有无数的高峰等待攀登。
半导体光刻机、新一代人工智慧、可控核聚变清单很长,时间也很紧迫。
“爸爸!”一声清脆的呼唤將徐燁从思绪中拉回。
他转身,看到沈凝带著孩子们正站在实验室门口,笑盈盈地看著他。夕阳的余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寧静。
徐燁快步走过去,將小女儿抱起来,另一只手紧紧握住沈凝的手。
无论他在科技的星辰大海中航行多远,家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和力量的源泉。
“走,我们回家。”徐燁笑著说道,目光扫过身边先进的工具机。
虽然距离世界的顶尖水准还有差距,但是已经能够解决自己眼下的需求了。
而且隨著研发的深入,势必会追上那些顶尖水平的工具机。
如今国內对高端工具机的需求还是很大的,而且自己的多个產业都需要用到这种高端工具机。
只要他用了,其他的厂子也会跟著使用。
因为只要可靠且便宜,就会有大量人採购他的工具机。
有了市场,就能够赚钱,就能有更多的钱投入到研发上面,让產品叠代。
徐燁的判断很快得到了验证。新一代五轴联动工具机的量產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在国內製造业引起了巨大反响。
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不仅有来自军工、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的需求,更有大量民营精密製造企业表达了强烈的採购意向。
过去,他们要么需要付出高昂的外匯和漫长的等待周期从国外进口,还要面临各种限制和“阉割版”的性能;要么就只能使用精度和稳定性稍逊的国產设备,制约了產品升级。
现在,徐燁团队推出的工具机,在核心指標上媲美国际一流,价格却只有进口设备的七成左右,售后服务更是便捷高效。
“徐总,光是首月的订单,就已经排到明年下半年了!”市场部的负责人兴奋地向徐燁匯报,“很多企业都是抱著试试看的心態下了小单,但试用后反馈极好,立刻追加了大额订单。”
徐燁看看报表,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不仅意味著巨大的商业成功,更意味著中国高端製造的基础正在被夯实。
他的工具机,就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在扩散到整个產业链。
“產能要跟上,质量更不能有丝毫松解。”徐燁指示道,“告诉生產部门,寧可慢一点,也要保证每一台出厂的工具机都是精品。这是我们打响品牌、建立信任的关键时期。”
隨著工具机的广泛应用,徐燁旗下的其他產业也受益匪浅。
手机精密结构件、新能源汽车的电机轴和底盘零部件、半导体设备中的关键金属件。
自家生產的工具机保证了核心部件的加工质量和供应链安全,成本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种內部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了整个集团的综合竞爭力。
然而,树大招风。徐燁在高端製造领域的快速突破,终於引起了国际竞爭对手的警惕和打压。
先是几家老牌的欧洲和日本工具机製造商,通过行业媒体发声,质疑徐燁工具机的技术来源和数据真实性,暗示存在“技术盗窃”可能。
接著,某些西方国家开始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向徐燁集团出口一些高等级的传感器、轴承和特种材料,试图卡住其进一步升级的脖子。
这种事情对徐燁来说並不陌生,毕竟这些年来经歷了很多次了。
那一套打法,在他这里是完全没有什么作用的。
但是让徐燁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他们的动作並不一般。
倾销!
国外直接使用了倾销的手段,在同等的產品上,国外把价格拉到了徐燁一致。
不过徐燁倒是没有生气,也不担心。
倾销只是让他失去市场,並不会让他停下脚步。
他自己的產业只要还继续使用自研的工具机,那么工具机產业就不会死。
他手里有大量的財富,可以拿一部分来养活研发人员。
对他来说,这些钱给研发人员是很值得的。
未来的技术封锁只会越来越严重,到时候还是得使用能够自主控制的產品。
对方降价也不可能持久,毕竟资本是贪婪的。
他们只要发现弄不死自己,就会及时止损。
眼下价格降低下来,对国內的那些工厂都是有好处的。
很多人发现降价之后,都暗中感谢徐燁,不少人纷纷联繫徐燁,表示会採购一些工具机来支持徐燁。
这样,他们既能占到国外的好处,又能够帮助徐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