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让你重回年代,没让你去接盘 > 第221章 难道,这一切都是一场梦?

第221章 难道,这一切都是一场梦?(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221章 难道,这一切都是一场梦

新世纪的头几年在高速运转中飞逝。

时间来到2005年,徐燁的科技帝国已然成为全球无法忽视的力量。

“未来科技研究院”及其催生的交叉创新中心,如同一个强大的技术引擎,不仅在半导体、人工智慧和量子计算三大核心领域持续突破,更在生物科技、新能源等方向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然而,国际竞爭格局也愈发波云诡。

实体清单的制裁併未能阻挡徐燁前进的步伐,反而促使他构建了更加完善和坚韧的国內產业链与创新生態。

这引起了某些势力的更深层次忌惮。

一天下午,徐燁正在与核心团队討论下一代光刻技术路线图,助理面色凝重地敲门进来,递上一份刚收到的机密简报。

“徐总,情况不妙。美国方面正在推动一个名为『技术守护者”的多边联盟,旨在联合其盟友,对我们进行更全面的技术封锁,范围可能扩大到包括高端晶片、设计软体、甚至部分基础工业软体在內的几乎所有领域。”

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凝固。这已不再是针对单一企业的制裁,而是意图扼杀整个中国高科技產业的升级步伐。

李明率先打破沉默,他的眉头紧锁:“如果『技术守护者”联盟成型,我们面临的將不仅是设备禁运,而是整个技术生態的孤立。我们自研的eda软体虽然堪用,但在某些尖端节点设计上,与最先进的工具还有差距。还有一些工业控制软体,也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陆冰冰补充道:“材料方面,我们大部分实现了自给,但少数极其特殊的、用於下一代工艺的化学品和气体,全球只有一两家公司能生產,如果也被纳入封锁,会是个麻烦。”

徐燁静静地听看,手指无意识地轻敲看桌面,眼神却锐利如鹰。

他没有立即回应,而是调出了“洞察之眼”在他意识中勾勒出的全球技术脉络图。

无数的线条、节点和光点闪烁,揭示著技术依赖的路径、潜在的替代方案以及尚未被发掘的机会。

片刻后,他抬起头,眼中非但没有沮丧,反而燃烧著一种挑战者般的火焰。

“他们这是在为我们关上一扇门,却逼我们自己去打开一扇窗,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窗。”徐燁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既然他们想用“技术守护者』联盟来围堵我们,那我们就来构建一个『开放技术联盟”。”

“开放技术联盟”眾人疑惑。

“对。”

“他们基於恐惧和霸权进行封闭,我们就要基於发展和共贏进行开放。李明,你立刻牵头,將我们自研的eda软体的基础版本开源,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改进,形成生態。”

“陆冰冰,你负责加速那些『麻烦”材料的替代研发,同时,主动接触那些非『技术守护者』联盟国家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共享部分非核心但关键的技术,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基础工业能力。”徐燁站起身,走到巨大的电子世界地图前。

这个策略大胆而超前。在当时,將辛苦研发的核心软体开源,在內部引起了不小的爭议。但徐燁力排眾议:“技术的价值在於应用和叠代。当我们无法从外部获取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成为標准的制定者和生態的构建者。开源,不是放弃,而是以退为进,匯聚全球智慧,打破垄断。”

与此同时,徐燁指示刚刚取得10量子比特突破的赵教授团队,將研究重点从“单纯追求比特数量”適度调整到“量子计算与经典计算的混合架构应用”上。

“量子霸权是长远目標,但眼下,我们要让量子技术產生实际价值。

利用我们现有的量子优势,去解决经典计算机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比如金融建模、

新药筛选、气候预测。

用实际应用反哺技术发展,同时向世界展示量子计算的实用前景,吸引更多合作伙伴”

“开放技术联盟”的倡议,起初在国际上被某些声音嘲讽为“绝望之举”。然而,出乎许多人意料,这一倡议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甚至一些在“技术守护者”联盟中感到被边缘化的欧洲中型企业那里,得到了热烈响应。

他们同样苦於巨头垄断和技术壁垒,徐燁的开源策略和技术共享提议,为他们提供了难得的突围机会。

短短一年內,基於徐燁团队开源eda基础版本进行二次开发的社区蓬勃兴起,来自印度、巴西、东欧乃至北欧的工程师们贡献了无数奇思妙想,使其功能快速完善。

陆冰冰领导的材料团队也与俄罗斯、南非的研究机构合作,成功开发出两种关键材料的全新合成工艺,成本更低,纯度更高。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初现端倪之际,徐燁的“开放技术联盟”举办了第一次全球技术峰会。来自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企业、研究机构代表齐聚园区。

会上,徐燁没有炫耀自己的技术成就,而是详细阐述了“技术普惠、共同发展”的理念,並发布了“曙光云平台”,允许联盟成员通过云端,有限度地使用其量子计算模擬器和人工智慧训练资源。

这一举措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徐燁的集团不再是单打独斗的挑战者,而是成为了一个新兴技术生態的核心。

这个生態虽然起步於应对封锁,但其內在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时,“技术守护者”联盟內的许多企业因市场萎缩和技术路线內卷而陷入困境,而徐燁的“开放技术联盟”却凭藉其多样化的市场和灵活的技术共享机制,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来自联盟內部的订单和合作需求,有效对冲了传统市场下滑的影响。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徐燁作为火炬手之一,在家乡的土地上传递圣火。

当他手持火炬,奔跑在新建成的科技大道上时,道路两旁是他亲手参与缔造的科技园区和研发中心。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那一刻,沈凝、周可、陆冰冰、李明,还有无数他熟悉的员工、合作伙伴,都在为他加油。他看著一张张充满希望和自豪的脸庞,心中感慨万千。

传递完火炬,他接到一个意外的越洋电话。

电话那头,是曾经傲慢地拒绝与他合作的一家美国科技巨头ce0,此刻对方的语气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徐,我必须承认,你走出了一条我们从未想像过的路。『开放技术联盟”——或许你是对的。技术在封闭中只会僵化,在开放中才能永生。也许—我们未来有合作的可能”

徐燁望著远处主体育场上空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平静地回答:“技术本无国界,旨在造福人类。我们的大门,始终为真诚的合作伙伴开。”

掛断电话,他知道,最艰难的封锁期或许正在过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