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南北大包围(1 / 1)
“南京决不能丢!决不能丢!”杨宇霆想起南京城的百姓们,心中激动不已,他回头看向李富夏“再次给南京发电报,请求出战!今天是1937年11月4日,告诉南京先生,第一集团军请求于11月10日动身南下参战,这次措辞强硬一些,如果他南京先生还是不答应的话,就告诉他,我杨宇霆不介意一路打到南京!”
“邻公三思。”宋哲元,佟麟阁等老成持重的将领纷纷劝谏。
杨宇霆火气稍微熄了一些,于是说道“他不答应就每天都发,但是诸位,我事先说好,不管南京先生答不答应让路,第一集团军必须于1937年11月10日前做好准备,南下出征,必须于11月30日前,跨过长江,抵达南京!”
——————————
1937年11月5日,拂晓
杭州湾北岸的金山卫滩头一片死寂。这片绵延数十里的海岸线上,国军仅部署了两个不满编的师进行防守,南京先生认为日军主力已经全面集结于淞沪正面战场,且杭州湾水浅滩多不适合大规模登陆,所以并没有在意这里。
而早在十月上旬,日军就开始策划从杭州湾登陆,包围国军了,华中方面军为此组建了第十军,由柳川平助中将统一指挥十五师团,十七师团和109师团在舟山列岛集结,准备进攻杭州湾!
突然,海平面尽头出现了密密麻麻的舰船剪影,日军第三舰队的数十艘军舰像巨兽般压向海岸,舰炮的火光瞬间划破晨雾。炮弹在滩头炸开,泥土和碎石腾空而起,国军的阵地顷刻间被夷为平地。日军第十五师团的士兵乘坐登陆艇,在舰炮掩护下蜂拥上岸,他们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朝着溃散的国军士兵疯狂扫射。没有工事依托,没有重武器支援,国军的抵抗如同以卵击石,不到两个小时,金山卫就被日军彻底占领。
几乎在同一时间,杭州湾南岸的全公亭滩头,日军十七师团的登陆行动也在同步进行。这里的国军防御同样薄弱,仅有一个营的兵力驻守。日军凭借优势兵力和火力,很快撕开防线,登陆后立刻兵分两路一路向北直扑松江,另一路向西穿插,目标直指青浦。
消息像野火般传遍淞沪战场的国军指挥部。此时,国军主力数十万部队仍集中在苏州河南岸至上海市区的防线,与日军正面鏖战。谁也没想到,日军会冒险从防御空虚的杭州湾南北岸同时登陆,战前国军判断日军会从正面强攻,将大部分兵力部署在市区和苏州河沿线,杭州湾仅留少量兵力牵制,这一疏漏成了致命破绽。
日军的行动极为迅速。登陆金山卫的十五师团当天就攻占了朱泾镇,次日推进至枫泾,沿途几乎未遇有效抵抗。地方保安队和零星的国军部队虽拼死阻击,但兵力悬殊,装备落后,只能节节败退。日军所到之处,村庄被烧毁,百姓流离失所,原本宁静的江南水乡,瞬间沦为人间地狱。
与此同时,北岸的日军进展更快。他们避开松江城区的正面防御,绕到城西,直插青浦与松江之间的交通要道。11月7日,攻占青浦外围据点,切断了松江守军与后方的联系。而苏州河南岸的日军也趁机发起猛攻,之前被国军顽强阻击的防线,在腹背受敌的压力下开始出现缺口,日军步步紧逼,将国军主力逐步向南压缩。
1937年11月8日深夜,南京郭防部大楼的灯火通明
三楼会议室里,长条桌两侧坐满了国军高级将领,空气十分低沉。
南京先生端坐主位,目光死死钉在墙上的淞沪战场态势图上。图上,代表日军的红色箭头如两把尖刀,分别从淞沪的南北两个方向插入,一路向西直扑青浦、松江,另一路向南与苏州河南岸的日军主力呼应,一张巨大的合围网已初具雏形。
“校长,柳川平助的第十军进展太快了!”陈诚猛地站起身“他们现在占了枫泾,又拿下了朱泾,现在正猛攻松江,守军快顶不住了!一旦松江丢了,沪宁铁路的一条重要补给线就断了,在苏州河南岸坚守的军队就会被切断退路和军需,再不下令撤退,几十万主力就要被日军包饺子了!”
南京先生眉头拧成疙瘩,缓缓摇头“再等等。九国公约会议下周就要开了,此时放弃上海,国际社会会怎么看?他们会觉得我们中国军队不堪一击,到时候调停、援助都成了空谈。上海是国际观瞻之地,绝不能轻易丢!”
“委员长,您还不肯调第一集团军南下吗?这样下去的话,整个国府的重兵集团就要被一口吃掉了。”白崇禧对于南京先生这副做派已经厌恶至极,如果不是李宗仁一定要让自己来当这个参谋次长,他现在宁可回到广西和子弟兵一起并肩作战,也不会在这受这份罪。
“调他有什么用?他杨宇霆有三头六臂吗?”南京先生斜眼看了看白崇禧“他如果真的想帮忙就应该让他的东北海军来上海,和日本人的海军碰一碰,还有他们不是有几千架飞机吗?就来一次算怎么回事?”还不是想待价而沽?
何应钦跟着附和“委员长说得对,东北军如果有心帮忙的话,他们不是有好几艘航母吗?还有那么多大型驱逐舰,为什么不来淞沪?”
“这。。”白崇禧怒极反笑“敬之兄,你我皆是军人,怎么会不懂这个道理?日本的第一舰队就钉在渤海湾前面,死死看着大连半岛和东北海军,你让张汉卿怎么跨越重洋来支援淞沪?”
顾祝同拿起一份份堆叠的电报,岔开了话题“各部师长的求救电报堆成了山,三战区的前线指挥官几乎是每小时催一次。现在前线部队连像样的防御工事都没有,全靠血肉之躯在填,再拖下去,想撤都撤不出来了!”
一旁的张发奎眼眸通红,已经好多天没有睡好觉了,他本是负责第八集团军的指挥,没想到前段时间南京先生临阵换将,把指挥中央军团的朱绍良一脚踢到了甘肃,说他指挥不利,把自己派了上去,对于苏州河和淞沪市区战况不是很熟悉的张发奎一脸懵,悲观的不行,他连包围圈内都有哪些部队,部队的情况都没有搞清楚,现在又面临着一个更大的包围圈。
“委员长,我也建议撤退。”张发奎哑着嗓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