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不听指挥(1 / 1)
“可是九国公约会议怎么办?”南京先生问道“让部门再坚持坚持!”
“委员长,可是南京怎么办?”白崇禧抛出了一个致命的问题“淞沪如果丢了的话,凭着现在的部队状态,能否守住南京?这里可是国家中枢,一国之体面,先总理之陵寝安枕于此。”
这话一出,南京先生顿时哑口无言,张着嘴想要说些什么,最终还是化作一句“撤到吴福线和锡橙线,我再从后面调派部队来,等到预备兵进来,一定可以守住南京,伺机再夺回淞沪!”
11月9日凌晨,淞沪战场开始了混乱!
随着撤退命令的下达,原本还在顽强抵抗的国军防线瞬间崩塌,如同被洪水冲垮的堤坝,只剩下无尽的混乱与溃逃。
苏州河南岸的阵地率先陷入混乱。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撤退了”,原本趴在战壕里的士兵们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纷纷扔下武器,朝着西边狂奔。有的部队还没接到正式命令,看到友军溃散,也跟着加入逃亡的队伍。原本整齐的防线瞬间变成溃散的人潮,公路上、田野里,到处都是背着步枪、扛着行李的士兵,他们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全然没了往日的军纪。
日军很快发现了国军的撤退迹象,立刻发起猛攻。飞机在空中盘旋扫射,机翼划过的声音如同死神的呼啸,子弹落在人潮中,溅起一朵朵血花。炮弹像雨点般密集落下,公路被炸开一个个大坑,溃散的士兵们被绊倒、被踩踏,惨叫声、哭喊声响彻天地。
如87,师,88师,36师,税警总团,教导总团等部队还算是有秩序的撤退,一些地方部队基本上是士兵找不到长官,长官找不到士兵,只能约定一个地方回合聚拢部队,总之,一切都失控了!
——————————
1937年11月11日,大日本帝国华中方面军司令部临时驻地,原上海公共租界内一栋西式洋楼。
松井石根端坐主位,时年六十岁的他鬓角染霜,眼角的皱纹深刻如刀刻,一身笔挺的陆军大将制服一丝不苟。他刚放下手中的前线战报“上海市区的残敌已基本肃清,第九师团今早渡过苏州河南岸,与十三师团的部队在静安寺一带汇合了。”
坐在左侧的朝香宫鸠彦王微微颔首,作为副司令的他,身为皇族中将,面容俊朗,威严不凡。他放下手中的茶杯,开口道“松井司令官,既然上海即将完全占领,按大本营此前的部署,各部应停在预定停止线内,巩固阵地,清理残敌,等待后续指令,我在来上海之前,和天皇陛下打了一场高尔夫,天皇陛下谈起淞沪战事也说的是适可而止,逼迫南京征服签订城下之盟即可。”
听到朝香宫鸠彦王这么说,松井石根和柳川平助对视了一眼,谁也没敢质疑,哪怕是现在的首相大人近卫文磨说能和天皇大人打高尔夫,松井石根都会认为他吹牛,但是鸠彦王不一样。
朝香宫鸠彦王是久弥宫邦彦王的第八个儿子,身份贵重,鸠彦王十九岁的时候就蒙受明智天皇的喜爱,单独设立宫家,成为了朝香宫的首代亲王,后来又迎娶了明治天皇的女儿为妻。
裕仁天皇尚且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全力笼络了这位,既是叔叔又是姑父的亲王为助力,后来裕仁天皇继位的时候迎娶的皇后也是久弥宫家的女子,天皇本支和久弥宫朝香宫一脉可谓是姻亲不断,非常亲厚,这也导致了朝香宫鸠彦王基本上成为了裕仁天皇在皇室当中的代言人。
所以当朝香宫鸠彦王说到停止线问题的时候,柳川平助急忙解释道
“朝香宫殿下,这根本做不到!”
松井石根抬手示意柳川平助稍安勿躁“柳川君,你第十军的推进速度确实超出预期。现在十五师团、第十七师团都已经越过了松江以西的停止线,具体位置到哪了?”
柳川平助往前探了探身子,语气带着几分无奈,更多的却是亢奋“十五师团已经到了青浦以西,第十七师团快摸到太湖东岸了!我昨天连发三道电报,让渡边石文和波田重一停下来,可他们根本不听!波田重一回电说,‘士兵士气如虹,国军溃不成军,此时追击乃天赐良机’,渡边石文更直接,说‘再往前冲五十里,就能直逼吴兴’!”
朝香宫鸠彦王眉头微蹙“柳川司令官,你的部队不听指挥,这是军纪问题。大本营划定停止线,是为了避免补给线过长,也是为了后续战略布局。现在贸然西进,一旦国军在太湖以西组织反击,我们的侧翼会暴露无遗。”
“殿下,我何尝不想管?”柳川平助提高了音量,带着几分委屈“第十军是临时组建的精锐,这些师团长,哪个不是战功赫赫的悍将?他们打顺了手,眼里只有追击和胜利,我这个司令官的命令,他们也敢阳奉阴违!”
松井石根拿起电报看了一眼,脸色沉了沉。他深知日军内部的传统,战功至上,一旦部队打了胜仗,将领们的野心就会膨胀,大本营的命令有时都形同虚设。他缓缓开口“朝香宫殿下,柳川君说的也是实情。现在淞沪战场的国军已经彻底溃退,各部都在向西狂奔,丢弃的武器装备堆成了山,士兵们连抵抗的勇气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