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崇祯的奋斗! > 第293章 《南北一家,有难同当》

第293章 《南北一家,有难同当》(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北京,紫禁城,文华殿。

首辅黄立极瘫在大案后的椅子里,手指死死按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案上堆的奏折,几乎把他整个人都埋了进去。

户部尚书毕自严站在底下,脸色灰败,嘴唇干裂,起了好几层皮。

“元辅……真……真撑不住了……”他嗓子哑得厉害,“太仓……太仓里能动的银子,满打满算,就剩七十八万两了!河南、山东、陕西、山西、南直隶淮北,各地灾区的求援文书,雪片似的飞来,一天十几道!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了流民聚集闹事,再不想办法赈灾,怕是要出大乱子!”

兵部尚书王在晋拧着眉头,插话道:“流民闹事还可以镇压,真正麻烦的是榆林、宁夏、甘肃、陕西等边镇军屯的秋粮也都大幅减产,如果再没了陕西的民运粮,恐怕……”

话没说尽,但意思都懂。没饭吃的边军要闹起来,比没饭吃的老百姓更可怕!

黄立极没吭声,眉头紧紧拧着。户部尚书毕自严也一言不发。他俩也无计可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陕西的灾比别处来的都早,已经闹了五六年了,能维持到今日还没有乱成一片,已经是奇迹了。

可接下去

突然,殿门外响起一阵仓促的脚步声。一个中书舍人飞奔了进来,手里高高捧着一个黄绫包裹的匣子,上气不接下气:

“元……元辅!六百里加急!皇上……皇上从河南发来的旨意!”

殿内三人,浑身一震。

黄立极猛地站起身,一把抓过匣子,扯开封印,抽出里面的绢帛。他目光急速扫过,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手抖得厉害,那绢帛几乎拿不住。

“元辅,皇上……有何圣谕?”王在晋心知不妙,急声问道。

黄立极说不出话,只把绢帛塞给他,自己重重跌坐回椅子。

王在晋接过一看,眼珠子瞪得溜圆。毕自严凑过去,只瞥见开头几行,腿一软,差点直接瘫倒在地。

“免……免粮三年?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北直隶……五省之地,凡民田、官田、军屯,一概全免?直至崇祯八年秋粮上市?”毕自严像是被扼住了喉咙,声音尖利得变了调,“皇上!皇上这是要……要朝廷的命啊!”

王在晋哭丧着脸:“连军屯的籽粒粮都免了,九边十三镇的粮草怎么解决?难道都要花钱去买吗?钱,又从哪里来?”

黄立极缓过一口劲,指着匣子底下,声音都有点发颤:“还……还有这个,你们看看。”

那是一篇文章,署名“朱思文”,题目扎眼——《南北一家,有难同当》。

王在晋拿起文章,低声读了出来:

“……北地糜烂,非止北人之痛,实乃天下之心腹大患!北地为屏,江南为室,屏毁则室寒,此童稚皆知之理!九边将士,多少籍贯江南?其血为谁而流?今日北地有难,江南坐视,他日烽火南燎,谁为屏障?”

他越念声音越低,这文章的字句,肯定是有理有据的。但是.这事儿讲理真有用吗?恐怕不行吧?要不然皇上也不必带着两万御前亲军南巡了。

殿里死一般寂静。

毕自严终于叹了口气:“万岁爷这是自己断了自己的退路,现在必须得从南七省和四川搞到足够的银子了可南边的银子真有那么好弄吗?可别激起民变,搞得局势更加糜烂.”

黄立极猛地一拍桌子,喝道:“景曾!慎言!”

他强撑着站起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目光扫过二人:“皇上圣旨已下,通报已发天下!此事,板上钉钉!”

他喘了口粗气,压着声音道:“你们以为,皇上不知国库艰难?皇上这是行险棋,也是活棋!北地再不救,流民说不定就变成流寇!到时候,要花的银子,要死的人,何止千万?”

王在晋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元辅所见极是。朱先生此文,占尽大义名分。眼下……唯有想法子,先堵上这个窟窿。”

“堵?拿什么堵?”毕自严眼睛通红。

黄立极眼神一黯:“南方!漕粮改海运,能省则省。立刻行文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等省,就说北地灾情紧急,关乎社稷存亡,让他们速解京饷!盐课、钞关、市舶司关税,都得想办法严格征收,辽饷也得多征一下.一亩三分银啊!不能再继续糊弄了,真的等皇上把刀子抽出来,不知道多少人要人头落地!”

“是……”毕自严有气无力地应道。

王在晋补充道:“元辅,是否也需提醒皇上……辽东、宣大那边,军心要紧,这军屯的籽粒粮还是得收,这是底线……”

黄立极重重叹了口气:“拟个密揭吧……把京里的难处,奏报皇上知晓。”

同一片月光下,南京秦淮河畔,却是另一番天地。

魏国公徐弘基的府邸西园里,丝竹管弦,咿呀婉转。水榭中,围坐饮酒赏月的,是三位身着蟒袍或常服的南京勋贵。除了主人魏国公,还有守备南京、掌中军都督府事的忻城伯赵之龙,以及临淮侯李祖述。

管家悄步上前,将一份新出的《皇明通报》轻轻放在徐弘基手边。

徐弘基正眯眼听着小曲,随手拿起报纸,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只一眼,他身子猛地坐直了。脸上的闲适顷刻间消失无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