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南北一家,有难同当》(2 / 2)
他挥挥手,歌妓乐师们悄然退下。
“你们都看看。”徐弘基声音发沉,将报纸递给身旁的忻城伯赵之龙。
报纸在几人手中传阅。水榭内轻松的气氛荡然无存,只剩下死寂。
“这……这朱思文,是何方神圣?竟敢如此狂言!”临淮侯李祖述年轻气盛,脸涨得通红。
“南北一家,有难同当?说得好听!不就是看我们江南富庶,想刮我们的油水,去填北边的无底洞吗?”赵之龙掌管南京守备,更知利害,语气中带着愤懑。
“免粮三年?北边得了好名声,这亏空,还不是要摊派到我们头上?咱们勋戚的庄田、赏田,怕也难逃加征!”李祖述捶了一下桌子。
徐弘基等众人吵嚷稍歇,才缓缓开口,语气比秦淮河水还冷:“你们真当这朱思文是什么清流文人?”
他目光扫过二人惊疑的脸,一字一顿道:“这文章,这口气,这雷霆手段……除了乾清宫里那位,还能有谁?”
“什么?”李祖述猛地站起,脸色煞白。赵之龙手中的茶杯也是一晃,茶水洒了出来。
“国公爷是说……这朱思文,就是……皇上?”赵之龙声音发颤。
“除了皇上,谁还敢写‘九边将士,多少籍贯江南?其血为谁而流?’”徐弘基冷笑一声,“谁又能下旨免五省三年钱粮?这是皇上在亲自下场,跟天下人讲道理呢。”
水榭中又是一片死寂。李祖述瘫坐回椅子,赵之龙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震惊。
“那……那咱们该怎么办?”李祖述的声音带着慌乱,“若是皇上亲自执笔,这……这文章的分量可就完全不同了。”
赵之龙也凝重地看向徐弘基:“国公爷明鉴。若真是皇上心意已决,硬顶怕是……”
“硬顶自然不行。”徐弘基眼中闪过一道厉色,“但正因是皇上亲自下场,咱们更不能坐以待毙。皇上讲‘均平’,讲‘一家’,好!咱们就顺着这个‘理’字做文章,更要让皇上知道,咱们江南,也有咱们的难处!”
他压低了声音,话语却如刀锋般锐利:“首先,是漕运。今年水患非同小可,淮北运河上的漕船、水闸、堤坝,损失巨大!修复需时,航道梗阻。之龙,你以南京守备和漕运关联衙门的身份,行文各口,严查航道安全,凡有隐患,一律停运待修!总之,北上的漕粮,要‘稳妥’为上,可以……慢下来。”
赵之龙立刻会意:“明白!水毁严重,漕运艰难,任谁也挑不出错来!”
“其次,”徐弘基看向李祖述,“祖述,你联络南直隶各府县的故旧,特别是苏、松、常、镇这些粮仓之地,让他们联名上奏,详陈本地亦遭水患,夏粮减产,秋播艰难,民力已竭,恳请朝廷减免税赋,以示体恤!要把声势造大,让皇上知道,东南并非金山银山,也已疲敝!”
“好!我明日便去安排!”李祖述点头。
“还有,”徐弘基声音更沉,带着一丝狠辣,“之龙,你密令浙江、南直隶沿海各卫所,加强戒备,多派哨船。若是……若是近日有‘倭寇’逼近、‘海警’频传的奏报送到御前,那也是情理之中。要让朝廷晓得,东南海疆并不平静,兵马钱粮,一样也省不得!”
赵之龙眼中精光一闪:“国公爷深谋远虑!北边要免粮,南边要防灾、要备倭,哪里都要用银子。皇上既然要‘均平’,总不能只顾北地,不管南方死活吧?”
徐弘基站起身,望向窗外秦淮河上璀璨的灯火:“皇上要下一盘大棋,收北地之心。咱们这些与国同休的勋臣,就得让他明白,这棋局的另一半,在江南。稳不住东南的赋税和漕运,这大明的天,就撑不住。”
沈阳,清宁宫内。
黄台吉拿着细作送回来的《皇明通报》,范文程、多尔衮等人恭敬地立于下首,代善则在一旁高高地坐着。
“哈哈哈!“黄台吉爆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好个崇祯皇帝!真是妇人之仁!免粮?他拿什么养着兵?拿什么跟我大金斗!“
多尔衮一脸兴奋,却趋前一步,谨慎地说道:“大汗!明国这般自断财路,确实是个良机。但臣弟以为,与其强攻硬打,不如先挑个软柿子捏。“
黄台吉挑眉问道:“哦?哪个是软柿子?“
多尔衮指着辽西地图上的小凌河一带:“祖大寿!他如今缩在小凌河谷里,跟咱们耗着。如今崇祯免了北地的钱粮,他的饷银还能指望多少?没有饷银,军心必乱!咱们一边加紧攻打,消耗他的兵力,断他的粮道;一边散播消息,说朝廷已经发不出饷了,他的兵都要饿死了。再许以重利,说他若是归顺,不仅可保富贵,还让他继续驻守锦州城!总之,攻心为上。“
代善点头称是:“此计颇为稳妥。祖大寿若是投降,辽西防线就开了个大口子。“
范文程微微皱眉,补充道:“大汗,贝勒爷的计策甚妙,但还需考虑得周全些。祖大寿毕竟仍有一定战力,且与辽三镇其他明将相互依托。强攻恐怕会逼得他鱼死网破,围困也需要时间。在散播谣言、许以重利的同时,更需切断他与外界的联络,阻止明廷的增援,这样才能逼得他走投无路,不得不降。“
黄台吉眼中精光闪烁,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敲在辽西一带:“多尔衮的见解正合朕意!范文程的顾虑也很是老成。就这么办!多尔衮,你总督此事,对祖大寿围而不歼,攻心为上!定要让谣言赶在刀剑之前,传入他的军营中!“
他顿了顿,嘴角露出一丝冷笑,目光扫过众人:“不过,只对付一个祖大寿,格局还是小了些。你们想想,一旦他那边有了动静,辽三镇另外两个总兵会怎么想?毛文龙那个家伙,向来跋扈,拥兵自重,连卢象升的话都阳奉阴违,最好虚报战功、吃空饷!这正好可以被我们利用。“
他压低声音,像是在布置一个精巧的陷阱:“等到祖大寿那边的压力足够大,风声传开之后,可以巧妙地放消息说'毛文龙也有归顺之意'、'与大汗秘密联络',让这些话飘到卢象升或者明朝锦衣卫的耳朵里。以崇祯和多疑的明廷文官的秉性,加上卢象升与毛文龙本就紧张的关系,说不定就能引得他们内斗,甚至……火并!“
范文程深吸一口气,躬身道:“大汗深谋远虑!此真乃一石二鸟之计。若成,明军辽西防线将不攻自破,其统帅层也将陷入内乱。“
黄台吉志得意满地坐回榻上:“说得对!就是要让明朝的将领们都看清楚,跟着崇祯,要么饿死,要么被自己人猜忌死!跟着我大金,才有活路和前程!再派人加紧联络蒙古诸部,告诉他们,明朝气数已尽,识时务的早点归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