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453章 451:投降输一半

第453章 451:投降输一半(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京城冬夜的寒意,似乎全数凝结在了新画面影业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内。

张伟平枯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前摊开着十几份墨迹未干的新鲜报纸。

那些原本应该为他带来捷报的媒体,此刻却像统一了口径,头版头条、加粗字体,无一例外地都在为《博物馆奇妙夜》的首日粗报票房——那个刺眼的“1292万”摇旗呐喊。

“1292万……首日……”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像是被砂纸磨过。

办公室里只开了一盏台灯,昏黄的光线将他脸上沟壑般的皱纹照得愈发深刻。

他是1958年生人,经历过那个讲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年代,深知当一种共识、一种情绪被成功动员起来后,所能爆发出的排山倒海的力量。

眼下,《博物馆奇妙夜》就正在办一件大事——一件所有中国电影人埋藏心底多年却不敢宣之于口的大事:挑战《泰坦尼克号》那座巍峨如山、曾压得整个行业喘不过气的票房丰碑!

“夺回市场顶点”——这个口号本身,就带着无与伦比的煽动性和民族情绪。

在这种全民瞩目的“盛事”面前,任何挡在路上的东西,都会被这股洪流无情碾碎。

他的《英雄》,原本期望以“开启中国大片时代”的艺术巨制姿态载入史册,如今却悲哀地发现,在市场和观众用脚投票的狂潮中,竟连做配角的资格都岌岌可危。

《绣春刀》的强势开局已经抢走了大量武侠题材的关注度和排片,《博物馆奇妙夜》这头怪兽的登场,更是彻底吸干了市场的所有氧气和热情。

双片绞杀,留给《英雄》的生存空间,还能剩下多少?

他几乎能想象到,一旦《英雄》按原计划上映,在院线经理们现实的排片表上,恐怕连20%的排片都难以维系,只能在《博物馆》碾压级的场次缝隙里苟延残喘。

桌上那部红色的电话机突然尖锐地响起,打破了死寂。

张伟平像是被惊醒,深吸了一口气,才伸手拿起听筒。

“喂?”他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

“张总,是我,江志强。”电话那头传来港岛安乐影业掌门人沉稳,却同样透着一丝凝重的声音。

江志强是《英雄》海外发行的主要负责人,也是项目重要的合伙人与资金支持者之一。

“江生,”张伟平努力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些,“你看到国内的报道了?”

“看到了。”江志强言简意赅,“声势浩大,势不可挡啊。”

简单的八个字,像冰锥一样扎进张伟平心里。

连远在港岛、见惯风浪的江志强都用了“势不可挡”这个词。

“张总,”江志强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慎重,“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调整一下《英雄》的上映计划?”

张伟平心头猛地一沉:“调整?江生,你的意思是……”

“撤档。”江志强清晰地吐出这两个字,仿佛早已权衡良久,“暂时避开《博物馆奇妙夜》这波最强的锋芒。”

“撤档?!”张伟平的声音瞬间拔高,因激动而有些变调,“江生!我们前期的宣传投入已经超过一千万了!

物料、广告、线下活动……现在撤档,这些钱就等于全部打了水漂!还有那些签了合同的媒体、合作伙伴,怎么交代?市场的期待怎么平息?这……”

他感觉心口一阵绞痛,那是真金白银在滴血。

“我知道,张总,我都知道。”江志强的声音依旧冷静,带着一种商人特有的理性,“投入的宣发费用是沉没成本,我很遗憾。

但是,请你冷静想一想,现在硬上,结果会怎样?

在《绣春刀》和《博物馆奇妙夜》的双重挤压下,《英雄》能拿到多少排片?能有多少上座率?最终票房能收回多少?”

他不等张伟平回答,继续分析,语速加快:“我们已经将《英雄》的北美发行权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米拉麦克斯,仅这一项,投资成本已经收回了大半!

这意味着我们手里还有牌,远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现在撤档,看似损失了前期的宣发投入,但保住了影片本身的市场潜力。

等到《博物馆》这波热潮过去,市场出现空窗,或者等到它在海外、在奖项上有所斩获,我们换个合适的时机再上,完全有机会把损失赚回来,甚至可能因为‘好事多磨’而获得更高的关注度。”

江志强顿了顿,抛出了更关键的筹码:“但如果现在硬着头皮上映,在极低的排片和关注度下,票房必然惨淡。

那才是真正的血本无归,而且会严重挫伤影片的长期价值和我们与院线未来的合作关系。

现在撤档,是非战之罪,院线方面也能理解,他们现在也想靠着《博物馆奇妙夜》大赚特赚。”

张伟平握着听筒,手指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

江志强的每一句话都像重锤,敲打在他理智的天平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