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458:定调(1 / 2)
洛杉矶时间,2002年12月31日,上午。
阳光透过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大楼会议室的落地窗,将室内渲染得明亮而温暖,与窗外加州标志性的蓝天棕榈树相映成趣。
王盛在助理和一名法务的陪同下,准时步入会议室。
上影集团的总经理朱泳德及其团队已然在座,见到王盛,朱泳德脸上立刻绽开热情的笑容,主动起身相迎。
“王导,辛苦了!昨天刚到洛杉矶,时差还没倒过来吧?《博物馆奇妙夜》的全球票房,真是给我们中国电影人挣足了面子!”朱泳德的握手有力而诚恳,言语中充满了与有荣焉的亲近感。
“朱总客气了,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王盛微笑着回应,态度从容。
会议桌的另一侧,是迪士尼方面的代表。
为首的是迪士尼影业集团负责国际合拍与制作的高级副总裁,罗伯特·盖勒。
他年约五十,穿着合体的深蓝色西装,发型一丝不苟,脸上带着职业化的亲和笑容,但眼神深处是经年累月与全球各地电影人打交道历练出的精明与审慎。
坐在他身旁的,是迪士尼旗下试金石影业的一位资深创意总监,莎拉·米勒。
她负责本次合拍项目的剧本开发对接,气质干练,面前摊开着厚厚的剧本和笔记。
此外,还有迪士尼方面负责亚洲市场战略的经理,以及双方的翻译和记录人员。
简单的寒暄和介绍后,会议直接进入核心议题——讨论《当幸福来敲门》中美合拍版(迪士尼内部暂定名《ThePursuitofHappyness》)的剧本初稿。
王盛面前摆放着由迪士尼编剧团队根据他数月前提供的原版(美版)故事大纲和核心情节撰写的剧本。
所谓原版大纲,正是脱胎于王盛记忆中那部由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经典励志电影。
早在1998年,他就“预见”性地将其进行了本土化改编,拍成了由葛尤主演的华语版《当幸福来敲门》,在国内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
如今,他不过是借着与迪士尼合作、以及迪士尼积极推动魔都迪士尼乐园项目落户的东风,将这份“未来”的创意,换回它原本的土壤,进行一番“出口转内销”的精妙操作。
一鱼两吃,东西通杀。
罗伯特·盖勒率先发言,语气充满了迪士尼式的乐观与肯定:“王先生,朱先生,首先,我必须说,这个故事大纲非常出色!
一个身处逆境的父亲,为了儿子和梦想永不放弃的精神,这具有跨越文化的普世感染力。
我们迪士尼的编剧团队非常喜欢这个核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嗯,更符合好莱坞叙事节奏和家庭观众期待的润色。”
莎拉·米勒接过话头,开始详细介绍剧本的修改之处。她的语速很快,带着专业编剧的自信:
“我们认为,原大纲中主角克里斯·加德纳面临的困境已经足够有力,但为了增强戏剧张力和情感的起伏,我们做了一些调整。”
她翻开剧本:“比如,在展现他无家可归的段落,我们增加了更多他与儿子在地铁站厕所里过夜的细节互动,突出那种绝望中相依为命的温情。
同时,我们强化了他与那个‘魔方’的象征联系——这简直是个天才的设定!我们让魔方贯穿始终,成为他智慧、耐心和解决难题能力的隐喻。”
王盛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桌面。
朱泳德则频频点头,似乎对迪士尼的“润色”颇为满意。
然而,随着莎拉·米勒的讲述深入,王盛的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蹙起。
迪士尼的编剧团队,显然在他们的“润色”过程中,加入了不少好莱坞励志片的经典套路。
比如,他们增加了一个更为脸谱化、处处与主角作对的竞争对手实习生,增加了主角在实习期间几次近乎搞砸却又侥幸过关的“幸运”转折,甚至在结尾部分,主角获得工作的方式,被改成了一次在全体高管面前、充满戏剧性演讲的临场发挥。
“我们认为,这样处理,主角的胜利会更加激动人心,更能点燃观众的情绪。”莎拉·米勒总结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对自己团队工作的骄傲。
会议室内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王盛。
朱泳德也看向他,眼神中带着询问。
王盛缓缓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迪士尼的几位代表,最后落在罗伯特·盖勒脸上。
“盖勒先生,米勒女士,”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首先,感谢贵团队付出的努力。这个剧本的完成度很高,节奏掌控也很好,符合商业片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