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147章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第147章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在山东罢黜官员,崔氏等人除了暗中使绊子,明面上只能屈服,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军队!

无法像前朝某些豪强那样割据一方!

“其二,政治垄断被打破。科举制的推行,尽管目前取士数量尚不及恩荫、门荫,但它打开了一道缝隙!”

“让寒门庶族有了上升的通道,也给了陛下选拔人才、制衡世家的一把利器。世家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完全把持仕途,其政治影响力的绝对垄断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李逸尘继续分析,语气愈发冷静。

“其三,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关陇集团与山东世家素有隔阂,山东世家内部亦有竞争甚至矛盾。”

“他们联合起来或许还能制造不少麻烦,但一旦分化,便力量大减。”

“其四,道义上的困境。他们虽然掌握文化话语权,但陛下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开创贞观治世,民心所向,天下公认。”

“世家若公然对抗朝廷,尤其是对抗陛下这样一位威望崇高的君主,在道义上便先失一着。”

“他们那些‘诗礼传家’‘清流高门’的招牌,在皇权与民生大义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此次殿下在山东赈灾安民,他们却囤积居奇,对抗政令,传扬出去,于他们的清誉便是重大打击。民心,正在逐渐从向往高门,转向感念皇恩。”

李承乾只觉得脑海中一层层迷雾被拨开,思路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

他激动地以拳击掌。

“先生所言极是!如此说来,这些世家大族,看似庞然大物,实则外强中干?其爪牙已被陛下剪除大半?”

“殿下,可以如此理解,但不可掉以轻心。”

李逸尘适时提醒。

“他们依然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经济基础、政治人脉、文化影响力仍在,足以在地方盘剥百姓、阻碍良政、结党营私、甚至影响储位之争。”

“他们就像一道道无形的枷锁,束缚着帝国的手脚,侵蚀着国家的元气。”

他目光深邃地看向李承乾。

“对于殿下而言,他们或许没有能力直接颠覆您的储位,但他们有能力制造足够的麻烦,败坏您的名声,扶持更能代表他们利益的皇子。”

“这便是他们当下最真实的破坏力所在——不在于颠覆皇权,而在于扭曲朝局,维护其特权。”

李承乾重重地吐出一口浊气,眼神变得清明而坚定。

“学生明白了。对待世家,既不可如隋炀帝般盲目激进,企图一蹴而就,以致激变”

“亦不可如以往般过分忌惮,束手束脚。当以父皇为榜样,善用权术,刚柔并济。”

“用科举、寒门以分其权,用律法、监察以制其弊,用皇权、军威以慑其心。”

他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那盘根错节却又并非无懈可击的世家力量。

“他们确实是枷锁,但并非不可打破的枷锁。而这打破枷锁的过程,便是学生未来需要面对的,最核心的博弈之一。”

李逸尘微微颔首,心中欣慰。

太子这番领悟,已然触及了贞观朝乃至整个唐代政治斗争的核心脉络之一。

他对世家的认知,终于从简单的恐惧或轻视,上升到了战略层面的辩证看待。

“殿下能作此想,大善。前路漫漫,与这些‘纸老虎’与‘真枷锁’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李承乾眼中精光闪烁,反复咀嚼着李逸尘的话,越想越觉得透彻。

他猛地一击掌,声音因激动而略显高亢。

“先生这‘纸老虎’一说,实在是鞭辟入里,再恰当不过!”

他看向李逸尘,目光灼灼。

“如此层层剖析,这些盘踞数百年的庞然大物,其虚弱之处,便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

“他们依然能制造麻烦,依然能攀附勾结、阻碍良政,甚至能在储位之争中兴风作浪,如同先生所言,是束缚帝国手脚的无形枷锁。”

“但学生已看清,这枷锁,并非坚不可摧!”

李逸尘微微颔首,语气平稳却带着引导的意味。

“殿下能洞悉此节,日后与周旋,便有了方寸。然,看清对手弱点,还需有破局之策。不知殿下接下来,有何打算?”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激荡的心绪,沉声道:“学生此番山东之行,虽初步站稳脚跟,罢黜了些蠹虫,安插了些人手,但根基尚浅。”

“一旦学生离开,这些地头蛇难免故态复萌。学生正在思虑,临行之前,该如何进一步巩固成果,至少,不能让山东这么快就又变回铁板一块。”

李逸尘等的就是这句话。

他向前稍稍倾身。

“殿下所虑极是。若要破其铁板一块之势,关键在于引入新的变量,扶持新的力量,使其内部更加分化,让殿下的影响能在此地持续生根。”

他稍作停顿,见李承乾全神贯注,便继续道:“殿下或可留意那些……近乎寒门的世家,或地方上的中等门户。”

“近乎寒门的世家?”李承乾微微蹙眉,这个说法有些新颖。

“正是。”李逸尘解释道。

“山东之地,文风较盛,除了崔、卢、李、郑这等顶尖高门,尚有许多传承数代、家中亦有读书识字之人,却因种种原因,仕途不畅、家道中落,或始终被顶尖门阀压着一头的家族。”

“他们或许还顶着某个姓氏的光环,内里却已近乎寒门,对现状不满,渴求上升之阶。”

李承乾若有所思。

“先生是说,那些或许祖上也曾显赫,如今却只能在州县谋个佐吏小官,或干脆困守田宅的家族?”

“殿下明鉴。”

李逸尘点头。

“此类家族,其子弟往往读书识字,具备为官理政的基本素养,却苦于缺乏门路和靠山,难以出头。”

“他们对顶尖门阀把持利益早已心存怨怼,只是敢怒不敢言。殿下若能对他们施以援手,不啻于雪中送炭。”

李逸尘将计划具体化。

“眼下便有两个绝佳的机会。其一,西州开发,百废待兴,亟需大量识字、通文墨的吏员乃至低级官员。”

“那里条件艰苦,崔、卢等高门子弟未必愿意前往,但对这些近乎寒门的家族子弟而言,却是难得的晋身之阶!”

“殿下可公开鼓励、甚至以东宫名义征辟山东有志之士前往西州效力,承诺按劳绩擢升。”

“臣相信,在这个节骨眼上,必定会有人响应!只要有人去了,并且殿下后续能兑现承诺,他们的心,便会牢牢系于殿下身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