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财富自由,从教人填志愿开始 > 第161章 技术攻克

第161章 技术攻克(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陈如轩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实验室,看着眼前这个凝聚着团队无数心血的成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太好了!你们创造了奇迹!”陈如轩激动地说道。

新型量子能源模块的研发成功,标志着星途科技在深空能源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这个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全球航天领域的关注。

国际航天局特意发来贺电,对星途科技的技术突破表示祝贺,并表示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化合作,将新型量子能源模块应用到更多的深空探测项目中。

多家国际知名企业也纷纷伸出橄榄枝,想要与星途科技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航天能源市场。

陈如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型量子能源模块的研发成功,是星途科技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中国民营航天企业技术实力的体现。”

“我们愿意与全球同行携手合作,共同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贡献力量。”

随着新型量子能源模块的投入使用,星途科技与国际航天局合作的深空探测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搭载着新型量子能源模块的火星探测器成功在火星表面实现了长期稳定运行,为火星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

小行星探测任务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探测器成功采集到了小行星的样本,并顺利返回地球,为科学家研究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星途科技的名字响彻全球,成为了中国民营航天企业的骄傲。

公司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高峰,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

陈如轩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始终记得自己的初心,那就是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让中国的航天技术走在世界的前列。

他决定启动“载人深空探测能源保障项目”,为中国的载人登月和火星探测任务提供更强大的能源支持。

这个项目的难度更大,需要解决载人航天中能源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等一系列问题。

但陈如轩相信,只要团队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在项目启动会上,陈如轩对团队成员们说道:“载人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能够为这个项目提供能源保障,是我们星途科技的荣幸和责任。”

“我希望大家能够拿出十二分的努力,全力以赴完成这个项目,为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一定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努力完成项目任务。

接下来的日子里,星途科技的研发团队再次开启了高强度的工作模式。

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不断优化技术方案。

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不断优化技术方案。

每一份资料都被反复翻阅,边角卷起了毛边,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注解和疑问。

每一次实验都精准记录着数据的细微变化,哪怕是小数点后三位的波动,也会被团队成员们拿出来反复研讨。

载人航天对能源系统的安全性要求近乎苛刻,任何一个微小的漏洞都可能引发无法挽回的后果。

研发团队专门成立了安全测试小组,由经验丰富的老刘带队,对能源系统的每一个部件进行层层筛查。

从线路的绝缘性能到能源模块的抗压强度,从应急制动系统的反应速度到极端环境下的容错率,每一项指标都必须达到甚至超过航天标准。

有一次,安全测试小组在进行模拟太空辐射环境测试时,发现能源系统的某个传感器在强辐射下会出现信号延迟的现象。

虽然延迟时间只有毫秒级,在非载人项目中完全可以忽略,但在载人航天中,这却是必须攻克的难关。

老刘立刻将问题反馈给团队,整个研发团队迅速召开紧急会议,商讨解决方案。

赵宇盯着测试数据,眉头紧锁:“这个传感器是我们之前常用的型号,没想到在强辐射环境下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马克教授推了推眼镜,沉思道:“太空辐射环境远比我们模拟的更加复杂,传统传感器的抗辐射能力确实存在局限。”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新型抗辐射材料来制作传感器?”小林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个思路可行,但新型材料的兼容性和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测试。”陈如轩说道,他始终关注着项目的每一个进展。

“这个思路可行,但新型材料的兼容性和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测试。”陈如轩说道,他始终关注着项目的每一个进展。

小林立刻打开电脑,调出国内外新型抗辐射材料的研究文献,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表不断滚动。

赵宇则联系了多家材料供应商,详细询问每种新型材料的性能参数、生产工艺以及应用案例,生怕遗漏任何关键信息。

马克教授坐在一旁,翻看着团队整理的材料资料,时不时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分析和建议。

三天后,第一批新型抗辐射材料样品被送到了实验室。

团队成员们立刻投入到测试工作中,他们将材料制成小型试件,放入模拟太空辐射环境的实验舱中进行耐受性测试。

实验舱启动后,舱内的辐射强度逐渐升高,大家紧盯着监测屏幕,心脏随着数据的波动而跳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当辐射强度达到预设的极限值时,试件依然保持着稳定的性能,没有出现任何损坏。

“初步测试通过了!”负责监测的小张兴奋地喊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但大家并没有松懈,接下来还要进行材料与能源系统的兼容性测试。

他们将新型材料制作的传感器安装到能源系统原型中,进行了一系列复杂的联动测试。

从低温环境到高温环境,从低气压到高气压,每一次测试都严格按照载人航天的标准执行。

期间,传感器曾出现过一次轻微的信号波动,团队成员们立刻暂停测试,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经过两天的反复排查,终于发现是传感器与线路接口的接触电阻过大导致的。

老刘带领技术人员重新设计了接口结构,采用了更精密的焊接工艺,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当所有测试项目全部完成,数据显示新型抗辐射传感器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时,实验室里响起了轻柔却坚定的掌声。

大家相视一笑,眼中满是疲惫却又充满希望的光芒,他们知道,又一个难关被成功攻克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