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苟利国家生死以(2 / 2)
陈光明又转过身子,看着山脚下的村子。春节前那几天,就在这些村子里,他又去了贫困户家,看到那些破败的炕席、简陋的饭菜,面带菜色的病人、还有他们期盼的眼神。
“我们镇还有120个贫困户,春节前那几天,我单独去了几个贫困户家里,在他们家吃饭,吃到了我一生印象最深,永远难以忘怀的一顿饭菜。”
“我从不知道,鸡架可以拿来接待客人!郑家村郑老山家,吃不起鸡,只能到集市买鸡架回来,搞了个鸡架炖土豆来招待我......”
陈光明所说的“鸡架”,实际上是肉类加工厂剩下的“下脚料”,一只鸡去掉鸡腿、鸡胸、鸡头、鸡翅等值钱的部位,最后只剩下鸡骨架,主要由骨头构成,上面的肉非常少,这便是鸡架。
鸡架的用途主要是做饲料,因为非常廉价,也有贫困家庭用来做菜。现在一些城市很火的铁板鸡架、烤鸡架、熏鸡架,实际上是30年前,某钢铁之城许多工人下岗,没有本钱做生意,误打误撞搞出来的。
陈光明接着说:“我到方家沟方老头家,他看我去了,让他老婆切了一盘火腿招待我,竟然是那种淀粉为主的火腿腿......我看了一下外包装,是9块9毛钱10根的!”
“你们知道吗?在大城市,有很多人是用这种火腿肠喂流浪狗的!”
“城里人自己的宠物,根本不吃这个!”
“我们的老百姓,他们勤劳简朴,他们任劳任怨,他们善良正直,他们心存希望......凭什么让这样的好人,吃着城里人不稀吃的食物,过着不如城里人的日子?”
他又转过身子,目光灼灼看着牛进波、刘一菲和姜浩,问道:
“老牛,一菲,还有方达,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来大山镇吗?”
“我大学毕业后,谢绝了高薪岗位,进入特种部队,当了一名特种兵。我历经多次生死,立下赫赫战功,可以安排到任何一个大城市工作。我在国土资源部的同学,已经是处级干部,为什么我偏偏要来大山镇,当一个小镇长?”
“为什么?”牛进波、刘一菲和方达,齐声问道。
对这个问题,他们还真是好奇呢。
他们感觉陈光明这个人,有些神秘,但又搞不清他的来历,难得今天,陈光明愿意和他们敞开心扉。
“因为......我们整个家族,欠大山镇,欠明州县的太多了......”
刘一菲激动地问道,“你祖籍,是明州县的吗?”
陈光明摇了摇头,“不,我祖籍并非明州,在抗战时期,我爷爷受上级委派,来到东海省从事革命工作,后来以明州县群众为主,拉起一支革命队伍......”
陈光明看着远处的大山,视线仿佛穿过历史,回到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
他缓缓说道:
“我爷爷带着这支队伍,走过黄河两岸,大江南北,白山黑水,打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活下来的,百不存一。”
“一将功成万骨枯!革命成功以后,爷爷成了令人崇拜的英雄人物,我们家族也跟着水涨船高。沾了我爷爷的光,我们家族的人,有光明的前途,很高的地位,富贵的生活......但跟着我爷爷从明州县和东海省带出来的人,大多数都回不去了......”
“所以爷爷从未来过东海省,更不敢来明州,他怕的是,那些烈士的父母看到他,问,你把我们的孩子带到哪儿了?他还好吗?如果这样问,他如何回答?”
“爷爷越来越老了,他的心结也越来越重......于是,他让我来到明州,为明州的老百姓多做点好事,稍稍弥补一下他内心的遗憾吧!”
听了陈光明的话,刘一菲眼睛一亮。
前段时间,她帮赵霞整理赵蒙生的回忆录时,接触了很多材料,对这段经历印象很深。在东海省,出过几位大人物,但却没有一个姓陈。如果陈光明所言非虚,这几个大人物当中,必定有陈光明的爷爷。
又联想到陈光明的姑姑姓丁,难道他和丁氏家族有关?
丁氏家族那位老爷子,可是当下举足轻重的人物。
但陈光明不说,她也不好意思刨根问底。
陈光明又对牛进波说:“老牛,明天你陪我,去一趟海城市商业银行,我再和他们谈一次!”
“如果实在不行,咱们再想别的办法.......”